私厨的故事
2015-12-11 | 作者: 张瑾 | 来源:
如今,普通大众在“吃饭”这件事上多了一种新的模式选择——私厨。与旧时局限于上门或驻家式的服务模式不同,他们通常在自己的私人住所制作“包罗万象”的各式餐点,并通过“互联网+私厨”的方式延展自己“舌尖上”的生意经。
    

对于吃饭这件事,有人觉得仅仅是生理需要,但有人觉得它也能产生精神层面的享受;有人觉得一人食就很有意味,但有人却觉得组个局才够热闹;有人觉得吃是一种常规性的消费,但也有人将之视为舌尖上的个性生意经,地球上最多变而复杂的“美丽新事业”。

“食”出新生意

传统就餐方式无非三种:在家下厨、去餐馆消费或者预订外卖。而如今,美食产业的发展让普通大众在“吃饭”这件事上又多了一种新的模式选择——私厨。

由于餐饮行业是需求周期颇为明显的行业,非用餐时段的餐厅常常无人问津,而在高峰饭点则是拥挤而漫长的等位、候餐以及难免顾此失彼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传统餐饮的成本在这两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断提升的高租金引发了颇为惊人的倒闭潮,不少老牌餐饮连锁店亦同样不堪重负。

而与之相对的是,饮食本身的需求非常多样化,除了常规的传统菜品之外,个性化的长尾需求日益增强。食客们的观念同样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寻求“吃”的消费升级,主打新鲜感与私密性的私房菜及私厨逐步悄然兴起。“私厨”这一诞生已久却一直甚少被消费者青睐的用餐方式开始逐渐从高端小众走向了亲民大众,私厨文化也从北京、上海、杭州逐渐向广州、深圳等城市铺展蔓延。

根据企鹅智酷有关“私厨服务”的调查,在10841 名受访者中,使用过私厨服务的用户虽仅占8%。但却有53.8%的用户表示愿意去陌生人家享受一顿美食,有机会便会尝试“私厨”。

包罗万象的掌厨人

从2014 年至今,国内私厨市场的格局出现了不小的变化:活跃于民间的私房菜与私厨不断增多、创业团队开始逐渐涌入,媒体们开始关注“私餐饮”的故事,再加之VC/PE们的青睐,这些都加速了私厨产业的发酵。

不同于旧时局限于上门或驻家式的服务模式,如今的私厨,通常在自己的私人住所制作或经营几近“包罗万象”的各式餐点,品类涵盖日料、中餐、西餐、熟食、风味小吃、烘焙甜品、调味料等各个美食领域。从事该行业的主厨人可能是退休教师、全职妈妈,也可能是留学海归、公司白领、医生律师,甚至是某个跨国企业的高管或某个热爱美食的演艺圈名人……他们有的“脱产”全职经营,有的兼职副业“客串”,身份经历同样可谓应有尽有,妙不可言。

如果再细究“入行理由”,依旧称得上是五花八门:一部分私厨主要出于兴趣,以分享和社交为动力;另一部分则相对职业化,以盈利、树立品牌、向线下餐厅吸引流量等为目的,每个带有“私标”的掌厨人身上都有着不同的故事。

吃货共享经济

私厨大军既然包罗万象,掌厨人们的分布自然也不比集中于闹市街头的连锁餐厅,而是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各个弄堂、胡同、民居之中。如果主人不善于推广或受制于场地,就很难大展身手。好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下,类似“Eatwith”、“Cookening”、“Feastly”这样的海外美食社交平台迅速崛起,而国内“隐食家”、“觅食”等共享经济平台的出现也让爱做饭、有手艺的私厨们有了更实惠便捷的推广方式及更低成本的经营空间选择,继而将自己的舌尖创意、美食产品对外公开,供感兴趣的吃货们进行选择,通过“互联网+私厨”的新模式延展自己“舌尖上的生意经”。

作为新生代私厨们的得力助手,如今的私厨分享平台就好似美食版的“Airbnb”。它们承载起美食信息发布与交易的角色,挖掘整合位于各个城市的私厨资源,并定期发布私厨饭局。参与活动的吃货们在报名时将钱支付给平台,平台扣除服务佣金后与主厨人进行结算。如果私厨没有合适的提供场地,部分平台还能帮助提供设施完备的“公共厨房”作为饭局举办地。受益于推广及场地的低成本,不仅吃货们可以适中的价格迅速定位心仪的私家美食,不少私厨在经营第一场饭局时即能直接实现盈利。

更有意义的是,分享经济的出现也让爱美食的吃货们有了重新理解“私厨”定义与范围的机会——“私厨”不仅仅意味着高端、独家、定制这样的奢华概念,它也完全可以是邻家的一顿家常便饭、一场高性价比的个性饕餮之旅。更重要的是,在共享模式下,越来越多的美食爱好者开始接受这种商业模式,不仅花钱去获取私厨服务的人越来越多,还有部分人群开始尝试自己成为这种个性共享服务的提供者。

“不安分”的乐趣

在接下来的几篇文章中,受访的私厨达人们均来自不同的职业领域,擅用的食材菜系、创意方式以及涉足私厨的理由也各不相同,但共通的一点是,他们都“不安分”地热爱着美食,在有能力提供独此一家的美味基础上,享受着美食和创意带来的快乐。

昔日的职场精英Monica 在成为全职妈妈后,通过各类美食分享平台,用秀色可餐的西式甜点及艺术化的烘培手艺打破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调和”了事业与家庭间的平衡,成功晋级“私厨小虎妈”;从小爱好烹饪的帅气70 后“空少”Joseph 则借工作之便,常年从世界各地汲取美食灵感、提升厨艺,用自己的好手艺经营起了私厨副业,开启了自己“上得机舱、下得厨房”的美食创意之旅。

在成为“私厨”的道路上,80 后主厨梁梁展现的是另一种姿态,他最大程度摒弃了自己创意菜的商业因素,在担任医院药剂师之余研发菜品,碰撞生活灵感火花;而在西餐行业拥有十几年的资深主厨吴刚则将“私厨”视为辞职后的创业之路,并借助这个新角色找到了自由的“新生”之路。

不都是美好

客观地说,对于消费者而言,“私厨”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更理想的用餐方式。“私厨”所能提供的多样性、独特性、私密性以及社交属性,也可以让吃货们的美食体验变得更为丰富有趣。最为关键的是,简单预订,客满即止,无需排队,以及温馨的环境也都是满满的加分项。而对于“私厨”从业者们来说,无论是出于兴趣,以分享、赚零花为目的兼职“烹饪小能手”,还是将之视为主业尽心经营的美食创业者,也都能通过自身的服务收获区别于传统餐厅的盈利及社交收益。

虽说有着双赢式的美好,但私厨之路也并非完全没有“成长的烦恼”。无论哪种参与模式,私厨行业都面临着食品安全、监管及安全问题,食品安全包括家庭烹饪环境、食材、烹饪者卫生情况等,政府监管则包括工商执照、卫生许可等,同时私厨分享还涉及到双方的人身与财产安全问题。如何通过合理的机制进行把控,获取信任及监管认可,同时保障食客及自身的安全,这些都是当前这一行业是否能够得以持续高速发展的重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巨大的潜在市场及需求面前,“私厨”的蓬勃已然成为一种潜在的趋势。我们可以想象,随着运营模式以及市场监管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或许有一天,更多人享受美食的地点或许将不再仅仅是光顾大大小小的饭馆餐厅,而是可以随意进入到街角巷尾的“寻常百姓家”。届时,“私厨”或许也将不仅仅只是一项由新需求催生出的新商机,还将成为一种充满乐趣的生活方式。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期刊搜索
期数:
栏目:
作者:
标题:
全年订阅价格:¥88.00
从2021年开始,《理财周刊》全年12期,每月1日发行。付款成功后,您将获得《理财周刊》电子刊一年的阅读权限,包括新发行的杂志以及2015年后的往期杂志。《理财周刊》电子刊的阅读方式:《理财周刊》官方网站"www.moneyweekly.com.cn";搜索添加微信小程序“理财周刊杂志”。
全年订阅价格:¥300.00
《理财周刊》纸质杂志(公开订阅发行12期),邮发代号:4-866。
咨询电话:64759996(9: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