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也认同2023年美国整体或核心通胀趋于下行,但等到非核心商品和住房的高基数效应消失后,工资主导的非住房核心服务价格决定了通胀压力仍将存在。>
由于主要经济体都已经进入增长放缓阶段,“逃逸衰退”将成为2023年全球宏观政策和资产配置的一条逻辑主线。>
综合而言,虽然通胀不乏一些乐观的迹象,但还远没到美联储改变政策立场的时候。>
疫情冲击及政策响应给物价带来了极大的扰动,增加了通胀数据中的噪声和识别趋势性和周期性波动的难度。>
在趋势和周期上,美元汇率与美国GDP在全球的份额高度正相关,单极的美元体系也将随着世界体系的多极化而趋于多元化。>
2022年,供给侧仍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对下游生产和终端消费的影响也将逐步显现,宏观经济运行具体表现为4个难点。
>
无论从加息的节奏,还是从不同环节之间的时间间隔来看,这一次正常化都是“急刹车”。>
截至目前,产业链转移的压力还是边际上的,中国制造业和市场规模优势仍然存在。>
短期内,企业或可以通过提高库存/销售比来应对价值链的不确定性,但长期而言,如何增加供应链弹性或许是所有离岸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中国突围的关键,是建立国家金融能力,人民币国际化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国际化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民币所体现出来的公共品属性。>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分工秩序,其引发的芯片短缺、“能源危机”等事件突出了价值链的安全风险。价值链重构似乎已成为共识。>
虽然美国在加息路径上未有明确说明,结合CME利率期货数据所反映的市场预期,当前市场对美联储3月加息的概率预期约90%,隐含全年加息次数约4次。>
过去两年全球经济的运行在很多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2020年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但时间最短的衰退;2021年又出现了最迅速的、但不均衡的(K型)复苏。>
2022年,供给侧仍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对下游生产和终端消费的影响也将逐步显现。>
持久通胀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在其不同阶段,往往有不同的驱动因素,货币在其中常常发挥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季度以来,美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开始显现,财政将成为明年经济增长的拖累。>
提要:持久通胀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在其不同阶段,往往有不同的驱动因素,货币在其中常常发挥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如果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提振就业、改善就业结构的效果已经消失,却增加了通胀的持续性,美联储将失信于市场。>
沃尔克治理通胀的秘方,就是控制货币供给增速,建立货币政策可信度,锚定通胀预期。>
重塑企业中的劳资关系,提高劳动在一次分配和国民收入中的份额。美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停滞”问题只有在分配中才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