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eyweekly.com.cn
2025-05-26
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2025年5月9日,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信超导”)的科创板IPO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保荐机构为广发证券。

图源:上交所官网
健信超导主要从事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超导磁体、永磁体和梯度线圈。
此次上市申请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而这不单单因为这是科创板年内第三家获受理的IPO企业;更是由于健信超导的“光鲜”头衔,在招股说明书中公司对于自己的行业地位这样描述道,“行业排名第一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国内最早规模化生产高场强超导磁体的厂商之一,打破了欧美、日本厂商长期以来的垄断”。
不过这些耀眼光环背后,健信超导的招股说明书却又暴露出不少隐忧。
业绩下滑超两成
存货、应收账款高企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以装机量口径统计,2024年公司MRI设备超导磁体全球市占率位列第五、国内企业第二,是全球最大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
不过,健信超导的业绩增长态势并不是太好,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同比下滑超20%。
2022年到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健信超导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59亿元、4.51亿元和4.25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3463.5万元、4873.47万元和5578.39万元。
从产品细分来看,目前健信超导的收入主要由超导产品和永磁产品构成,其中超导产品贡献主要收入,2024年实现营收2.63亿元,占比达65.58%。不过拆解其产品结构,其前两大产品贡献的收入、销量均有所下滑。
招股说明书显示,健信超导的超导产品收入在2024年几乎零增长,零挥发超导产品更是收入、销量、单价均出现下降,实现收入较2023年下滑11.56%至2.12亿元,销量则下降了22台至207台。永磁产品收入、销量均已连续三年发生了下滑,从2023年的1.59亿元降至2024年的1.38亿元,销量从297台降至262台,降幅明显。

图源:健信超导招股说明书
公司解释道,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永磁产品收入受磁钢原材料价格回落影响而下降,另一方面是超导产品收入增速受国内医疗采购市场整体承压及医疗设备更新政策落地节奏影响而放缓。
销售不畅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则是健信超导存货的大幅增长。
据招股说明书,报告期各期末,健信超导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82亿元、2.36亿元和3.19亿元,呈持续上升态势,2024年更是大幅增长超35%。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存货在流动资产的占比已经高达62.56%,远超货币资金的份额;应收账款金额为8832.80万元,流动资产占比达17.35%,也超过了货币资金在流动资产的占比。
大量资金积压在周转阶段,这占用了公司大量的流动性,增加了资金成本,也导致健信超导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情况不容乐观。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该项指标持续告负,分别为-3675.73万元、6983.15万元、-2060.27万元。

图源:健信超导招股说明书
客户高度集中
研发投入与行业差距较大
除了销售不畅这种具有周期性因素,受宏观环境变化影响较大的问题,健信超导的长期竞争力也存在一些隐忧。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9.56%、22.84%和24.94%。然而与之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们,包括联影医疗(688271.SH)、辰光医疗 (430300.BJ)、奕瑞科技 (688301.SH)等的均值分别为46.27%、45.59%、45.17%,差距巨大。
公司对此的解释是,主要系产品类型、产业链环节与业务发展方向上存在差异。

图源:健信超导招股说明书
此外,报告期内,健信超导还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问题。2022年到2024年,公司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3.75%、76.68%和79.62%,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第一大客户富士胶片集团在各期的销售占比分别为34.20%、44.2%和42.71%,为公司贡献了超四成营收。
过度依赖少数大客户,使得健信超导在业务上面临诸多风险。一旦主要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双方合作关系出现问题,公司的营业收入将受到严重冲击。
而在高度依赖大客户的同时,健信超导也高度依赖着大供应商。报告期各期,公司向前五名原材料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占当期原材料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66.60%、65.94%和 58.60%,供应商集中度较高。
与之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奕瑞科技2024年年报中披露,其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18.97%,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33.36%;联影医疗2024年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10.61%,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16.92%。
且不论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问题,而就供应商、客户结构的抗风险能力水平来说,也差距巨大。
另外,在研发投入方面,健信超导也表现得与同行水平相差较大。报告期内,公司的累计研发投入为7240万元,累计研发投入占比为5.86%,仅刚刚满足上交所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中“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或者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8000万元以上”这一要求。
横向对比同行业公司,差距更为明显。招股书中选取的联影医疗、辰光医疗、奕瑞医疗、康众医疗4家可比上市公司,2022年到2024年的研发费用率基本都在15%以上,三年平均值分别为14.44%、14.41%、18.36%,而健信超导这三年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66%、5.42%、6.50%,仅为可比公司均值的约三分之一。

图源:健信超导招股说明书
上市前大额分红
主要股权由实控人家族把持
不管是眼下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归负以及存货、应收账款高企的经营状况,还是增加研发投入以加强长期竞争力的需要,健信超导的现金需求都极大,不过公司却慷慨分红。
据招股书,2022年至今,健信超导共计分红近7000万元,其中,2022年到2024年的净利润的43.12%都已被分红。

图源:健信超导招股说明书
而这些分红大部分也进了实控人许建益家族的口袋里。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许建益、许卉及许电波分别直接持有健信超导41.51%、4.36%及4.36%的股份,许卉通过凯方投资、启益投资分别控制公司4.84%、4.84%的表决权,三人合计控制公司59.92%的表决权。许建益系许卉、许电波之父,许电波、许卉系兄妹关系。此外,持股8.72%的赵吉明为许建益的妹夫,持股1.74%的赵渭敏与赵吉明是兄弟关系。
同时,在此次IPO募资计划中,健信超导另还规划了9000万元的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这不得不让市场质疑为何在资金需求如此之大的同时还要大额分红。

图源:健信超导招股说明书
健信超导此次冲击科创板,虽然在MRI设备核心部件领域有一定的市场地位,但面临的业绩下滑、存货高企、研发投入不足以及公司治理等诸多风险不容忽视。对于健信超导而言,如何在上市前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是上市与否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