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内忧外患:净利暴跌超七成,信披问题频发
www.moneyweekly.com.cn   2025-05-22   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5月12日晚间,珍宝岛(603567.SH)发布了关于下修此前发行的可交换公司债券换股价格的公告。

公告称,由于标的股票满足了在任意连续20个交易日中至少1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当期换股价格的85%的条件,因此董事会决定将债券“23创01EB”的换股价格从14.27元/股向下修正至13.50元/股,调整后的换股价格将于2025年5月16日生效。

图源:公司公告

事实上,珍宝岛的股价已经近一年半没有超过14元了。而拉长时间来看,珍宝岛的股价也很长时间没有起色了,上市之初,公司股价还曾达到过58.82元的历史高点,随后便一路下跌,自2017年跌落20元以后,其股价便一直在10元到20元的区间内起起伏伏。

截至2025年5月20日收盘,珍宝岛股价报收于11.49元,市盈率(TTM)为49.12倍,总市值为108.1亿元。

一季度净利暴跌,存货翻倍

珍宝岛药业创立于1996年,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其主营业务包含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中药材贸易等。据财报,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 170 个生产文号,共计 138 个品种;同时,公司有 31 个品种被列入国家基药目录,拥有复方芩兰口服液、血栓通胶囊、灵芪加口服液和复方白头翁胶囊 4 个独家品种。

然而,近年来,珍宝岛的发展之路却愈发坎坷。从2021年,公司的营收增速就在不断下降, 2023年开始进一步陷入了营收不断下滑的境况。

2024年,珍宝岛实现营业收入27.04亿元,同比下降13.84%,这创下了近五年最低记录,回到了2018年的水平;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38亿元,同比下降7.30%。

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情况进一步恶化。财报显示,珍宝岛实现营收同比下降58.03%至4.6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4.33%至7529.54万元,扣非净利润也同比下降74.23%。

而从净利润质量来看,情况同样不容乐观。2024年,珍宝岛经营现金流量净额1.64亿元,净现比为0.37;2025年一季度,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更是降至-2.67亿元。

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则是应收账款和存货水平的激增。

财报显示,珍宝岛药业的2024年应收账款的水平较2023年大幅增长了近6亿元,达到30.93亿元的水平,占总资产比重达24.33%;进入2025年,应收账款进一步提升至34.07亿元,资产占比也达到26.48%。

存货水平发生了同样的变化。据财报数据,从2023年末至2025年一季度末,珍宝岛的存货从7.21亿元增长至16.94亿元,短短一年多时间,存货翻倍还不止。

唯一的亮点在于2024年实现扣非净利润4.03亿元,而2023年扣非净利润亏损了3184.25万元。

重回医药工业表现不佳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为何珍宝岛的业绩近两年发生了大变动?珍宝岛解释称,主动进行了战略收缩。

2020年,中药注射剂行业监管趋严,疫情也为企业运营带来新的挑战,而公司核心产品注射用骨肽退出国家医保目录,更是雪上加霜,多重因素叠加致使珍宝岛主动调整了经营结构,发力中药材贸易。

到2022年,中药材贸易营收占比已达到66.58%。但中药材贸易毛利率较低,虽然带来了营收的增长,却拉低了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020年的56.02%降至2022年的17.55%,导致利润端显著承压。2021年、2022年珍宝岛净利润连续两年同比下降,2022年扣非净利润更是首次出现亏损,亏损额高达2.8亿元。

2023年,珍宝岛再次调整经营结构,开始收缩商业及药材贸易。到2024年,其中药材贸易营收仅1.51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骤降至5.58%。

不过如今战略调整后将主要精力重新放回工业板块后,该板块的盈利能力却已回不到过去。

财报显示,2024年工业板块实现营收23.76亿元,与战略调整之初的2020年水平相当,然而毛利率却仅为60.85%,较2020年时的毛利率水平减少了近25个百分点。

为何珍宝岛视为核心业务的工业板块毛利率在持续下降?、

集采是一部分原因,另一部分原因或许也与公司一直以来较低的研发投入有关。

2024年,珍宝岛的研发费用大幅减少52.64%,降至3799.12万元;哪怕算上研发投入资本化的部分,整体的研发投入也仅7041.40万元,占营收比重仅2.60%,远小于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销售占比。

比较来看,同行业可比公司昆药集团、东北制药等的平均研发投入金额为4.35亿元,差距巨大;同时研发投入占净资产比例也仅0.90%,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普遍在2%以上的水平差距明显。

图源:珍宝岛2024年财报

创新药研发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特点,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和强大的研发团队支持。研发费用的减少,可能导致研发项目进展缓慢,甚至停滞,错过市场机遇。

毛利率的大幅下滑在珍宝岛的核心子公司身上也有体现。财报显示,主要负责医药制造的子公司之一——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2024年增收不增利。在该公司营收大幅增长39.28%的同时,营业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均发生了近8成的大滑坡,仅剩3000万元出头。

图源:珍宝岛2024年财报

内控问题频发:信披违规,资金占用

如果说业绩下滑是珍宝岛面临的“外忧”,那么内部控制出的问题则是其“内患”。

今年4月2日,珍宝岛披露公司已于2023年8月将全资子公司虎林市方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黑龙江和晖制药有限公司,交易价格高达4.25亿元。这一交易的披露时间与实际发生时间间隔近两年,如此严重的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将珍宝岛推上风口浪尖。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1月修订)“重大交易”相关规定,交易产生的利润占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5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500万元,上市公司除应当及时披露外,还应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在2022年,珍宝岛归母净利润为1.85亿元,50%的净利润即0.93亿元,而此次交易使珍宝岛获得财务净收益约4.2亿元,远超规定标准。然而,公司却迟至近两年后的2025年才补充披露该交易并提交董事会补充审议。

这并非珍宝岛首次在信息披露上出现问题。

2024年9月,公司因对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第三季度报告的主要会计数据、主要财务指标及2023年年度报告的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进行会计差错更正,导致多期定期报告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被上交所对珍宝岛及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

图源:上交所网站

2024年4月,黑龙江证监局向珍宝岛药业、控股股东黑龙江创达集团以及相关高管发出警示函。函中明确指出,相关交易没有依规定及时走完信息披露和内部审议流程。

公告显示,2023年1月至9月,其控股股东黑龙江创达集团有限公司因未按时偿还借款累计8000万元,导致三家公司在与珍宝岛的业务合作中未按合同约定供货,实质构成上市公司代控股股东向相关方偿还借款,形成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直到2024年2月23日创达集团才将占用资金及利息累计8700余万元归还上市公司。并且,上述关联交易未按规定履行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迟至2024年4月29日才召开董事会补充审议通过该交易并披露。

根据证监局的警示函,在2024年7月,上交所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作出了纪律处分决定书。

业绩下滑、内部控制缺失等等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制约着公司的发展。然而,改善这些问题并非易事。医药行业监管日益严格,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珍宝岛能否在解决自身内部症结的同时,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有待时间考验。(《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