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eyweekly.com.cn
2025-02-28
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在基金行业的风云变幻中,近期,广发基金的人事变动引发广泛关注。
2025年2月12日,广发基金宣布张东一和张笑天因工作安排卸任三只基金的管理工作,这些基金均由李耀柱接手。
事实上,这三只基金业绩表现不佳,此次人事调整背后,或许也反映出广发基金在投研体系、风控能力及人才梯队建设上的多重隐忧。
人事变动引发市场关注
张东一曾是广发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一度超过140亿元。然而,其管理的广发沪港深价值精选A(011908.OF)和广发沪港深新机遇(001764.OF)在任期内分别亏损34.75%和42.34%,规模大幅缩水。此次卸任这两只基金的管理工作后,张东一的在管规模仅剩9.78亿元。其业绩亏损一方面与市场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其偏好的医药、传媒和消费等行业表现不佳有关。
不仅如此,在广发基金任职期间,张东一已经卸任7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职位,其中2023年和2024年,她还卸任了两只亏损较大的基金,任期回报分别为-47.67%、-9.41%。目前她仍管理的五只基金中,三只处于亏损状态,其中,截至2月26日,广发品质回报A(009119.OF)、广发沪港深精选A(012182.OF)、广发睿智两年持有A(013616.OF)的任期回报分别为-24.19%、-9.76%、-8.63%。

同时,张笑天的业绩表现更为糟糕。其管理的广发沪港深行业龙头(005644.OF)任期亏损高达52.63%,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倒数。2024年,张笑天将仓位调整至银行、石油、有色等红利资产,但市场风向转变,导致其业绩进一步下滑。
此次卸任后,张笑天在广发基金不再管理任何基金。张笑天共管理过两只基金,此前张笑天已于2023年2月22日卸任了广发港股通优质增长A(006595.OF)的基金管理工作,该基金任职回报为-18.05%。

李耀柱作为接任者,其业绩表现也并不乐观。截至2月26日,李耀柱管理的广发港股通成长精选(009896.OF)任职回报为-35.57%,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倒数,回报排名423/459。此前李耀柱在广发基金参与管理过的基金数量高达25只。截至目前李耀柱管理的基金数量为8只,管理规模接近200亿元。这种“一拖多”的现象可能导致精力分散,难以有效管理各基金。投资者对李耀柱能否为业绩不佳的同事“兜底”表示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李耀柱刚于今年1月卸任了广发科技动力(005777.OF)、广发亚太中高收益人民币A(000274.OF)两只基金的管理,这两只基金的任期回报也仅为12.3%、4.12%。

业绩困局拖累规模
广发基金作为曾跻身行业前十的头部机构,近年来颓势尽显。
回顾过去,2016年,广发基金在公募规模中排名第11;2020年,广发基金在第6名和第7名间徘徊;2022年年中,广发基金规模已经升至第二。在2022年到达巅峰水平后,广发基金的管理规模下滑拐点出现,仅2022、2023两年时间,权益类产品缩水1358亿元,缩水近四成。Wind数据显示,其非货管理规模从2022年巅峰期的6200亿元骤降至2025年初的4800亿元,缩水幅度达22.6%,远超同期行业平均8.3%的下滑水平。
权益类产品的持续溃败成为广发基金规模缩水的致命伤。2023年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7.2%,而广发旗下产品平均亏损达12.8%;2024年港股反弹行情中,其沪港深主题基金平均仍录得-9.4%收益,错失市场修复机遇。
银河证券统计显示,广发基金近三年有47%的主动权益产品出现显著风格漂移,远超行业28%的平均水平。此外,多只主题基金名不副实,如“科技创新”主题产品重仓白酒,“低碳环保”基金豪赌半导体,引发投资者投诉。
据Wind数据统计,广发基金在过去两年半时间里亏损了近1200亿元,其中2022年亏损815亿元,2023年亏损332.29亿元,2024年上半年已亏损48亿元。在广发基金亏损“贡献榜”中,光伏新能源板块占据了重要位置。例如,由刘格菘管理的广发科技先锋从2021年至2024年中报亏损了近100亿元,郑澄然管理的广发高端制造A在2022年至2024年中报亏损了115亿元。
尽管光伏行业整体表现不佳,但光伏新能源依然是广发基金的重仓板块。截至2024年12月末,广发基金前二十只重仓股中,光伏新能源占据半壁江山,包括阳光电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这种深度套牢的局面使得广发基金只能被动等待行业回暖,但行业复苏似乎遥遥无期。
最新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光伏行业上市公司亏损幅度惊人。隆基绿能预告2024年亏损82亿元至88亿元;TCL中环预计2024年亏损82亿元-89亿元;通威股份预计亏损70亿元-75亿元;晶澳科技预计亏损45亿元-52亿元;天合光能预计亏损32亿元-38亿元;晶科能源预计亏损7.5亿元-10.5亿元。
明星基金经理倒下
曾经,广发基金凭借“造星运动”,培养出刘格菘、邱璟旻等明星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不断上涨。然而如今,这些明星基金经理业绩纷纷下滑。邱璟旻管理业绩断崖式下跌,刘格菘管理的基金亏损幅度惊人,规模大幅缩水。
例如,刘格菘管理的“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混合”基金自2021年成立以来亏损超过50%,规模从148.70亿元缩水至6.94亿元,任期回报-45.93%。截至2月26日,刘格菘管理的广发小盘成长A近三年收益率为-38.43%;广发双擎升级A近三年收益率为-38.82%;广发科技先锋近三年收益率为-38.07%;Wind数据显示,刘格菘的投资经理指数表现近三年为-39.28%。
比如,截至2月26日,郑澄然管理的广发高端制造A近三年的收益率为-58.78%,广发诚享A近三年收益率为-54.14%,广发兴诚A近三年收益率为-54.38%。
邱璟旻的管理业绩也出现断崖式下滑,截至2月27日,其基金经理指数近三年为-50.74%,近两年为-39.01%。邱璟旻在2023年、2024年及今年1月卸任的四只基金,广发成长精选A、广发优势成长A、广发优势增长、广发聚丰A任期回报分别为-50.62%、-61.28%、-15.47%、-37.26%。

广发基金不仅业绩不佳,多只产品还因净值表现不佳触发清算条款,如“广发瑞轩三个月”等基金。并且,广发基金近年来多只基金净值跌破0.5元,被投资者戏称为“三毛基”。
在基金表现差劲的情况下,广发基金仍收取可观的管理费。2022年、2023年广发基金的管理费用分别为73.57亿元、35.83亿元。2024年中报数据显示,广发基金的管理费用28.69亿元。
面对广发基金的困境,葛长伟的挑战艰巨。葛长伟自2024年5月13日接任广发基金董事长一职,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其能否带领广发基金摆脱当前困境,重新赢回投资者的信任?
目前,广发基金规模缩水、投研、管理、风控能力及人才梯队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相互交织,如何走出困境,在竞争激烈的基金市场中重新站稳脚跟,广发基金仍需付出更多努力。(《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