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eyweekly.com.cn
2025-02-26
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2月15日,ICL(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龙头—金域医学(603882.SH)发布了《2024年前三季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A股每股现金红利0.88元(含税),总派发现金红利4.08亿元。
在公司积极派发股息红利的背后,公司业绩却出现了亏损。早在1月25日,金域医学发布了2024年业绩预亏公告,金域医学预计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3.5亿元至4.5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55亿元到-2.25亿元。

图源:金域医学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金域医学自2017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这也吸引了市场的注意。为何在全年业绩亏损的情况还要分红?曾经在疫情期间凭借核酸检测业务风光无限的金域医学,如今正面临着业绩滑坡、转型挑战以及合规压力等多重困境。
疫情红利消退,业绩“跌跌不休”
金域医学的主营业务主要是向全国超过23000家各类医疗机构提供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外包服务,包括质谱、基因组、病理、生化发光、免疫学、其他综合等11大类共87类医学检验技术,超4000项检验项目的外包及科研技术服务。疫情之前,金域医学便在医学检验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凭借广泛的实验室网络、专业的技术团队和多样化的检测项目,为众多医疗机构提供服务。
新冠疫情的爆发,成为金域医学业绩爆发的转折点。
疫情之前的三年,即2017年到2019年,金域医学每年的营收增速不超过20%。2020年,金域医学实现营业收入82.44亿元,同比增长56.45%;归母净利润为15.10亿元,同比增长275.24%。2021年,营收进一步增长至119.43亿元,同比增速44.88%,归母净利润达到22.20亿元,同比增长47.03%。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历史高点154.76亿元,同比增长29.58%,净利润为27.53亿元,同比增长24.02%。
核酸检测需求的井喷式增长,使得金域医学的检测业务量急剧上升,大量订单涌入,带动了营收和利润的大幅增长。在这期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也十分充裕,2020年到2022年三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别为15.23亿元、20.88亿元以及19.48亿元。
然而,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自2023年起,金域医学的业绩表现便开始大幅下跌。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85.40亿元,同比下降44.82%;实现归母净利润6.43亿元,同比下降76.64%。这也是金域医学上市以来首次交出营收利润双降的成绩。
进入2024年,跌势仍在延续。2024年前三季度,金域医学营业收入为53.23亿元,同比下降20.77%;归母净利润仅为0.9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83.71%。甚至在最新的业绩预告中,金域医学2024年净利润已经出现亏损了。
应收账款高企 信用减值损失攀升
金域医学营收下滑的核心原因之一是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
检测行业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先提供服务,后结算费用。因此,前几年疫情期间高额的营收数据,很多是以应收账款的方式体现的。而疫情结束后,随着账款的不断延期,造成了大规模的信用减值。
发生在金域医学身上的正是这种情况,检测行业本身的特性导致金域医学的应收账款高企,而在公司高额的应收账款中回款时间延长的部分不断增长,导致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增加。
据财报,从2020年开始,金域医学的应收账款规模开始攀升;2021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46.65亿元,占总资产的43.40%;2022年末,更是飙升至70.25亿元,占总资产的50.57%。
2023年末,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虽有所下降,为53.35亿元,占总资产的45.34%,但其信用减值损失也从2022年末的-2.56亿元,快速恶化到-4.89亿元。
到了2024年三季度末,金域医学的资产负债表上仍有应收账款为51.16亿元,占总资产的46.60%;2024年前三季度的信用减值损失达到-4.21亿元。
大量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使得公司资金周转面临压力,同时,信用减值损失的增加也侵蚀了公司的利润。
如今利润亏损凸显出金域医学常规检测业务需求不足的困境,公司难以填补核酸检测业务萎缩带来的空缺。
转型路上坎坷多 合规风险如影随形
进入2024年后,金域医学业绩持续下跌甚至已经出现亏损,这迫使公司采取控费措施。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为6.78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了5984.8万元;管理费用4.83亿元,同比减少3257万元;研发费用3.02亿元,同比减少6309.9万元,三项费用累计减少约1.55亿元。
同时,在业绩承压、常规检测业务需求不足的背景之下,金域医学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多次在财报中提及数智化转型。
2024年8月23日,在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办,浙江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上,金域医学集团正式发布第三方医检行业首个医检大模型——域见医言大模型,并上线智能体应用——“小域医”,正式进军医疗大模型赛道。据报道,该模型基于金域医学30年的医检专业数据和知识积累,支持多模态(图像、语音、文本)和多组学(基因、蛋白、病理)信息整合。
但值得关注的是,金域医学在研发投入上却出现了下滑趋势。2022年和2023年,金域医学研发费用分别为6.33亿元和4.67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更是下滑到3.02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0.6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8月,金域医学子公司——天津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因逃避缴纳税款,被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税务局稽查局罚款53万余元。
另外,随着2023年医药反腐风暴的掀起,国家对医疗行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检验领域成为重点关注对象,各地纷纷加强对检验外送模式的规范。
ICL行业面临着市场萎缩和政策规范的双重挑战。
2024年3月,国家疾控局、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2024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的通知》,首次将院外购药及送检列入年度国家医疗监督抽查计划。
2024年5月,国家卫健委等14部门发布《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重点关注假借学术讲课取酬、外送检验、外配处方、网上开药等方式收受回扣的问题。
进入2025年,监管力度持续加强。2025年1月11日,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2025年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其中定点医疗机构自查自纠的范围包括临床检验领域。
在这样的监管环境下,金域医学作为ICL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极其考验公司的“内功”水平。(《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