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投资:低门槛高收益必为骗局
2017-09-15 | 作者: 陈悦 | 来源:
“私募”这个词,听上去高端而神秘,也正因此才为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行骗的“诱饵”。实际上,私募并非是面向普罗大众的投资品种,如果没有达到资金门槛或具备丰富的投资经验,最好远离。
    

案例:

2014年6月中旬,一家名为“深圳丰年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丰年”)的老板失联,疑似卷款跑路。该公司仅成立短短数月,旗下销售一款“私募基金产品”。

据网易财经报道,有一位60多岁的投资者罗英(化名),经卖保险的好友推荐购买了这款“私募”产品,其承诺的收益为“月息4分,也就是10万元一个月就有4000元的利息”。出于对好友的信任和高息诱惑,罗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投了10万元,为该产品起投的最低金额。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期刊搜索
期数:
栏目:
作者:
标题:
全年订阅价格:¥88.00
从2021年开始,《理财周刊》全年12期,每月1日发行。付款成功后,您将获得《理财周刊》电子刊一年的阅读权限,包括新发行的杂志以及2015年后的往期杂志。《理财周刊》电子刊的阅读方式:《理财周刊》官方网站"www.moneyweekly.com.cn";搜索添加微信小程序“理财周刊杂志”。
全年订阅价格:¥300.00
《理财周刊》纸质杂志(公开订阅发行12期),邮发代号:4-866。
咨询电话:64759996(9: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