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低利率的资产配置环境下,固定收益类投资品的回报率仍在持续下降。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从年初的4.3%降低至近期的3.7%以下,“宝宝类”产品收益率也不断下滑,其平均收益率从一季度的2.80%,二季度的2.55%,降至三季度的2.54%。同时,在利率下行空间越来越有限的背景下,过去几年的债券牛市也正面临调整。而伴随着P2P“最严新规”的落地,网贷行业往日风光不再,行业面临整顿的同时整体收益率也大幅下降。
在即将到来的2017年,投资者对于各类固定收益类产品,要适度降低对收益率的心理预期,并保持对高风险资产的谨慎态度,以获取稳定的低风险收益。
P2P:监管趋紧 投资需谨慎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P2P跑路事件频发,整个行业在原本动辄18%以上年化收益率“光鲜”外表下酝酿危机。当许多投资者还在“数”着手中的收益时,蓦然回首,却发现本金已经不见了踪影。这时,很多人才意识到,P2P产品广告单页和销售人员口中的“保本”承诺并不可靠。
2016年,随着一系列P2P新规的接连出台,网贷行业急速降温。8月初,银监会向各家银行下发了《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强调P2P行业的资金必须通过银行存管。数据显示,在离监管期限只剩9个月之时,成功接入银行存管的平台占比仍不到5%。
8月24日,被业内称为“最严新规”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机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发布,对借款上限作出了规定,并且明令禁止了13种业务模式,包括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从事自融,不得为出借人提供担保或保本保息,不得将融资项目拆分,不得发售银行理财、券商管理、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等金融产品等等内容。
P2P各项新规出台后,多数平台都面临着转型或出局的考验。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在总共4335家平台中,累计问题及停业平台数量为2168家,累计发生率超过50%;此外,10月的新增停业及问题平台104家,而与之相对的是,新增平台数量仅为57家,这种每月“出局”平台高于新增平台的状况在今年反复上演,导致网贷平台的累计增长率不断下滑,截至10月,平台累计增长率仅为1.02%。
与此同时,网贷行业的收益率也在不断下行。网贷之家报告显示,在2016年,网贷行业的综合收益率从1月的12.18%,下降至10月的9.68%,显著呈现了逐月降低的趋势。最近30天成交量前三位的陆金所、红岭创投、鑫合汇3家网贷公司的平均利率分别为6.46%、8.73%和9.37%。
因此,在即将到来的2017年,投资者在选择P2P产品时仍要保持谨慎的态度,识别有实力的平台,并选择合规、透明度高、运营状况稳定的平台,远离自融、高息平台。
银行理财:选长期产品 锁定收益
今年以来,在资产荒的背景下,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降低。数据显示,2016年1月,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30%;而到了10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已降至3.67%。收益率下降幅度明显。
自2015年开始,央行多次“双降”促使利率大幅下滑,市场流动性宽松,同时,优质资产“僧多粥少”的“资产荒”局面仍未逆转。展望2017年,央行进一步放宽流动性的可能性下降,如国家不出台相关政策,常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大幅上升或下降的概率均不大。因此,投资者应适度降低对收益率的心理预期,保证稳定的低风险收益即可。
根据本刊微信公众号每周发布的“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周报”,最近几周,市场上的收益最高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4%~4.5%左右;在全国范围内,仍有一定数量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维持在4.2%~4.3%左右的水平。因此,投资者仍可购买到收益率在这个水平的产品。
此外,数据显示,今年10月发行的8228款银行理财产品中,3个月及以内理财产品占比43.43%;3~6个月的理财产品占比28.70%;6~12个月的理财产品占比25.13%;12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仅占比2.73%。可见,在目前市面上的理财产品中,是以流动性较强的短期产品为主。
实际上,投资者可以考虑选择期限较长的产品,以适当牺牲流动性为代价,获得稳定的低风险收益。相比于短期产品而言,长期产品首先可以“锁定”收益,以防产品收益率继续下跌;其次,长期产品也可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由于理财产品募集期等因素造成的“资金站岗”问题。
不过,为了不影响投资者的资金安排,在购买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之时,要注意适当分散购买,或将一定数量的资金存放与“宝宝类”产品中作为风险备用金。
纯债基金:难有出色表现
过去几年,是投资于纯债基金的好时机,而今年以来,在利率继续下行空间有限,企业债违约现象增多的情况下,债券基金很难有更出色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债券的价格与利率呈反向走势,即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降。过去几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呈逐年降低的趋势,2014年GDP增长率为7.3%,2015年GDP增幅降至6.9%,而截至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幅为6.7%。在实体经济增加情况较弱的情况下,央行多次进行“双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利率的下降周期中,债券市场也迎来了赚钱的时机。
随着利率不断下行,其下行的空间变得越来越有限。此外,随着企业债违约现象增多,打破“刚性兑付”已成为趋势,同样也是对于债券市场的不利因素。今年10月下旬以来,债市出现调整,债券基金整体业绩表现不佳,已经连续出现下跌。数据显示,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上行,并突破了2.8%的水平,创下今年6月末以来的新高,也影响了债券基金近期的收益率。
展望未来,判断债券市场未来的走势,可以密切关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变化。物价水平,即CPI或通货膨胀水平的上升,意味着“实际利率”的下降。这也就是说,即使存款利率保持不变,物价持续上涨的幅度上升后,资金的实际购买力降低,导致实际利率降低。具体公式为:实际利率 = 名义利率 - 同期CPI,可见CPI与实际利率的反向关系。因此,投资者可密切关注2017年CPI数据,一旦CPI出现比较大的涨幅,则会对债券基金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 2017 财之路 | 汪标
- 宏观经济篇:经济还在探底之中 | 张学庆
- 股市篇:震荡市带来更多机会 | 刘畅
- 房产篇:调控升级 房价难涨 | 甄爱军
- 消费篇:聪明消费 高效生活 | 丁辰
- 贵金属篇:巧投黄金从“乱世”赚钱 | 刘畅
咨询电话:64759996(9:30~16: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