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牛会来吗
2016-08-26 | 作者: 刘畅 | 来源:
随着“深港通”的落地,部分投资者又开始憧憬牛市。尽管关于目前市场是反转还是反弹的辩论还很激烈,但是投资者如果深耕热点板块,应该会有所收获。
    

目前阶段,不论“反转”还是“反弹”,至少有一点是清晰的,就是在股灾三轮之后,结构性的行情已经出现。如果深耕热点板块,投资者应会有所收获。

市场:激辩“牛熊”

8月15日,A股出现久违的放量大涨。上证指数涨幅2.44%,报收3125.20点,站稳3100点整数关口,创逾7个月新高。同时,沪深两市成交量显著放大,合计成交额达7510亿元,各板块全线上扬。

随后8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深港通相关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国务院已批准《深港通实施方案》。

得此消息,作为财经网红的李大霄称:“这是特大利好,20年一遇的重大机会。”事实上,在去年8月上证指数创下2850点后,李大霄即明确表示股市已经见底。今年1月份,创下2638新低后,李大霄更是坚定认为股市彻底反转。

此外,目前还有不少投资大佬,都变得比较乐观。

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总经理杨德龙认为:“经济L型,股市可能是V型。”他称,“上半年市场的情绪非常悲观,看空的声音特别多。下半年,看吃饭行情的分析师越来越多,说明市场的情绪越来越乐观了,下半年的反弹力度可能会比上半年更大,有望在年底之前实现我们之前提出的‘千点大反弹’。”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更明确指出,长期看好股市“健康牛”。其逻辑是,中国经济L型拐点已过,在经济下行看得到底时,股市的收益远高于风险,企业盈利改善、市场信心归来是股市上涨的关键,货币宽松并非股市上涨的必要条件,与2014-2015年的“水牛”、“杠杆牛”有本质不同。

同时,也有人持不同观点。

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黄燕铭在最近路演时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A股现在非牛非熊,横盘震荡但是可以参与,不看好小股票,涨不过3300。”

黄燕铭同时强调:“市场还需要一年时间去消化去年股灾带来的负面影响,短期不具备大牛市条件。”

资金:喜忧参半

能否再来一轮牛市?资金面是一个重要的观察角度。目前,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影响股市的资金量,分别是“深港通”、养老金入市、产业资本入市。

首先看“深港通”。平安证券认为,假设深港通开通后,深股通(即北上资金)使用额度如果能达到沪股通目前的水平,即1498亿元,占目前深市总流通市值14万亿元的比例只有1%。并且,从沪港通情况来看,港股通总额度使用率已达81%,资金南下的热情更高,因此深港通实施后A股的资金可能是净流出,不过影响也并不显著。

应该说,长期来看,资金到底是会呈现“南向”还是“北向”的净流入,取决于深市和港市的强弱对比关系,但净流入的资金对市场的影响还是比较有限。

其次,看养老金入市。被誉为全国老百姓“养命钱”的养老金,自去年开始就频传“入市”的声音。继国务院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后,养老金入市只是时间问题。

华泰证券研究显示,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余额、投资限制和地方委托比例,测算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初次入市规模为4000亿元,占沪市流通市值的1.1%。就流通市值而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规模相对较小,短期内对股市的直接推动作用可能不大,但有可能会对市场投资风格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再看产业资本入市。

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显示,目前,险资举牌A股上市房企已达54家,如果算上碧桂园、朗诗等香港上市公司,险资举牌的地产股超过60家。除了地产类公司,险资今年还大量举牌金融、医药、食品等公司。目前,恒大系、宝能系、安邦系、生命系、阳光保险系、国华人寿系、华夏人寿系七大保险系举牌最为活跃。

应该说,保险公司频繁地进行股权类投资与保险行业的业务特点有关。尤其是近几年理财类的“万能险”为激进的保险公司积累了巨额的保费,因此保险公司只能被动性加大资产配置的力度。

另有彭博社追踪的数据显示,剔除银行和券商,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高达1.2万亿美元,创下纪录。

通常情况下,在股价见底或持续低迷时,上市企业会积极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或者开展行业内的并购。而现在,上市公司是“现金为王”的政策。所以,险资只是产业资本入市的一个“亮点”,但不具有普遍意义。

综合“深港通”、养老金入市、产业资本入市三方面来看,目前市场资金状况未有根本性的改善。

政策:降杠杆

与市场回暖同步,证监会也在加码监管制度改革,整肃市场投机的动作频出。从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严格管理、给“炒壳”降温,到严惩欺诈上市,再到调降券商评级、强化信息披露,证监会打出了一套监管“组合拳”。

1. 6月17日,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严厉规范借壳上市。新出台的办法修订意见中,明显剑指“炒壳”和规避借壳的“类借壳”重组。该办法还从延长新进股东股份锁定期等方面进行规范,让“讲故事式重组”彻底失去市场。

2. 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欣泰电气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家因欺诈发行被启动强制退市程序的上市公司。

3. 从严监管券商、审计等中介机构。今年7月,证券公司2016年分类评级出炉,评级结果显示:95家参评券商中有58家评级下滑,中信、海通、广发、兴业等老牌券商直接跌出A类,被媒体评价为“惨烈程度史无前例”。

4. 强化信披要求,严打内幕交易。今年上半年,证监会受理涉嫌证券期货违法违规线索338起,其中,新立内幕交易初查和立案案件共193起,占比达52%。

5. “史上最严”私募资管新规出台。7月20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开始正式施行,对结构化产品杠杆率、融资杠杆率等指标都做了进一步的限定。同时,一大批“空壳”私募也将被清理出市场。

6. 7月下旬,意在整顿理财市场乱象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发至银行。其中规定,银行理财投资“非标”资产时,只能对接信托计划,而不能对接资管计划。这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间接进入股市的通道被斩断。

整体而言,目前监管部门一系列新政的目的很明确:降杠杆、降风险。这意味着,从去年以来,政策面对股市的态度并没有改变。

后市:把握结构性机会

虽然,资金面、政策面没有大的改观,但三轮股灾之后,短期内大幅单边下跌的风险已经充分释放。在二季度以来的震荡市行情中,结构性的热点不断涌现,并有望持续到下 半年。

最近一段时间保险资金成为市场入货主力。如国金证券研报所述,8月4日以来,举牌概念标的股涨幅较大,成为疲弱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并不断推动沪深主板指数上行。  

值得关注的是,国企改革加速使得市场对于下半年国企改革逐渐恢复信心。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8月18日在京揭牌,基金总规模2000亿元。这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国家级风险投资公司。在同一天,国资委、财政部和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并计划在10家央企和5-10个地方企业中试点。反映在股市上,国企改革板块有望再度被点燃。

此外,“低价蓝筹”板块也值得投资者关注。8月15日A股大幅上涨后,中信证券策略团队发布的研报认为:“蓝筹轮动是近期行情的主逻辑,从白酒到金融、地产,过去一段时间,无论是基于低估值、高分红还是业绩稳定性,市场在蓝筹板块形成了共识。相对于指数的趋势性机会,提高收益的关键更在于对风格切换的把握、以及对潜在强势板块的布局,而后者的关键在于蓝筹轮动。”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期刊搜索
期数:
栏目:
作者:
标题:
全年订阅价格:¥88.00
从2021年开始,《理财周刊》全年12期,每月1日发行。付款成功后,您将获得《理财周刊》电子刊一年的阅读权限,包括新发行的杂志以及2015年后的往期杂志。《理财周刊》电子刊的阅读方式:《理财周刊》官方网站"www.moneyweekly.com.cn";搜索添加微信小程序“理财周刊杂志”。
全年订阅价格:¥300.00
《理财周刊》纸质杂志(公开订阅发行12期),邮发代号:4-866。
咨询电话:64759996(9: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