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压力篇:早生经济压力大 晚生育儿条件好
2016-07-14 | 作者: 陈悦 | 来源:
早结婚、早生孩子普遍面临着收入不高,经济压力较大的问题;而晚生孩子,则父母更具备经济基础,也可以负担更高的育儿费用。
    

24~26岁的青年通常刚从学校毕业、开始工作,因此收入和积蓄都并不多,在这个年龄阶段就结婚生子的小夫妻,普遍面临着收入不高,经济压力比较大的问题。而到了30多岁以后,男女方的事业大多进入了稳定期,也在近十年的工作中有了一定的积累,因而经济基础更扎实,也可以承担起较高的育儿费用。

早生:精打细算过好小日子

26岁的小魏最近刚当上了爸爸,孩子的母亲今年只有24岁,比小魏还要小2岁。虽说对于普通的大学毕业生而言,24~26岁时最多只工作了2~4年,但小魏夫妻俩在初中毕业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选择读高中,而在中高职贯通院校就读。 因此虽然年纪不大,但小魏已参加工作6年左右,早已不能算是“社会新鲜人”了。小魏表示,虽然和大学生比起来,自己算是早生了,但在周围和自己类似情况的朋友中,其实并不算早、也不算晚。

对于小魏夫妇而言,由于已在社会上打拼了多年,所以身上早就褪去了这个年龄段人身上普遍具有的稚嫩,内心也做好了成为父母的准备。对他们而言,最大的压力来源不是别的,而正是经济上的。小魏说:“自从得知太太怀孕后,我们在花钱上就比原来更慎重了,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再晚几年要孩子,是不是就可以比现在轻松一些?”

小魏的每月收入在6千元左右,太太的收入约为5千元,正常情况下,两人税后的工资相加不到1万元。在开销上,由于和父母同住,因此没有房租与房贷的压力。两人每月基本生活费用占收入约1/3,还要存下1/3收入作为孩子的教育储备金。剩下的1/3收入,原本可以比较自由地用于娱乐、购买大件商品等,现在则完全花费在孩子的衣食等抚养费用上。这样算下来,在经济上,生活就比较“紧凑”了,偶尔要买千元以上的物品就不得不掐指算一算了。

小魏还有一项围棋特长,在校时曾得过全国性比赛的冠军,业余时间里,他是一个兼职的围棋老师,这可以为自己赚一点额外的收入。不过,近来小魏似乎有点担心这个“饭碗”不保了。“原本去给小朋友上课,让我感觉很放松,现在,为了给孩子多赚点奶粉钱,这就像一个任务一样。而且,我上课时经常会心不在焉,就担心家里出什么事。”小魏说。

晚生: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

陈太太生下女儿的时候,已经是35岁“高龄”了。虽然她和陈先生在多年前就结了婚,但由于职业发展等原因而迟迟没有要孩子。

陈太太是一家500强外资企业的会计主管,自从她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忙着加班、忙着跳槽、忙着做职业规划……就这样一路忙下来,反倒是把生孩子的人生大事给耽搁了。作为区域销售经理的陈先生则更忙,几乎每周都有2~3天在全国各地出差。虽然如此,他们的收入毕竟很高,两人的税前年收入相加有60万元以上,再加上房产和储蓄,在经济上应该完全够得上“中产”的称号。

对于这个家庭而言,育儿的经济成本似乎并不是大问题。育儿保姆是必须要请的,每月这方面的支出就有8000到1万元;女儿的吃穿用度也一律要做到品质上乘,这样一来孩子的基本开销就至少是小魏他们的2倍。还有孩子稍小时的早教费用,以及长大后的教育、培训费用等等,都是不小的花费。此外,陈太太还计划等女儿读小学时,每年就带她去一个发达国家旅游。“当今社会,关键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这个前提就是好的物质条件。”陈太太说。

有了女儿后,育儿方面的支出和储蓄几乎花掉了一个人的收入。不过,即使如此,也没对陈先生和太太在经济上的生活质量造成太大的影响。陈太太更为操心的是“如何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她说:“虽然都说晚生孩子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但至少在经济上能做到优生优育的,如果在20多岁就生孩子的话,我就不能确定是否会像现在这样‘敢花钱’了。”

点评:

虽然国家在政策上已全面放开二孩,但从各地的调查结果来看,“生育意愿较低”的人占据了大部分,其中,对经济问题的担忧是主要原因之一。同样,对于“早生,还是晚生”的问题,虽然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性的一点或许还是在于经济上。

早生是否一定生活拮据,晚生又是否一定经济宽裕呢?答案并不绝对。只能说,从普遍情况而言,早生的夫妻年轻、收入低,因此面临的经济压力相对较大,而晚生的夫妻则经过多年的积累,在收入和积蓄上都更有“底气”。因此,如果有“早生”的意愿,那么,如何解决育儿带来经济负担的加重,也是首先要考虑到的问题。只有“生得起,且养得起”孩子,才能考虑其他。

在上文的案例中,像小魏这样的家庭的经济状况,在大城市中,只能支持“经济紧凑型”的育儿。如再要进一步降低标准(如小魏夫妇每月要从收入中拿出1/3用于房租或房贷),那么,坚持早生就可能难以维持这个家庭和孩子的正常生活水准了。所以,在经济条件过低的情况下,讨论“早生好,还是晚生好”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只能选择晚生。

只有在经济上达到了育儿最低的标准,再讨论到底是早生——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地过好小日子,给孩子一个并不富裕但温暖的小家;还是晚生——将自己的青春和多年的奋斗换取足够的积蓄,以让孩子享受更好的物质条件?这样的讨论,似乎才是有价值的。

然而,以上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只在于个人更看重的是什么、有了哪一方面才能让作父母的心里更踏实。如果像小魏夫妇一样,在人生较早的阶段,就有能力、且有意愿成为父母,并且不介意一家人一起过好“苦日子”,那么的确可以考虑早生。而如像陈太太这样,更看重物质上的优生优育,则晚生又何尝不可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期刊搜索
期数:
栏目:
作者:
标题:
全年订阅价格:¥88.00
从2021年开始,《理财周刊》全年12期,每月1日发行。付款成功后,您将获得《理财周刊》电子刊一年的阅读权限,包括新发行的杂志以及2015年后的往期杂志。《理财周刊》电子刊的阅读方式:《理财周刊》官方网站"www.moneyweekly.com.cn";搜索添加微信小程序“理财周刊杂志”。
全年订阅价格:¥300.00
《理财周刊》纸质杂志(公开订阅发行12期),邮发代号:4-866。
咨询电话:64759996(9: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