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骗99招·银行篇
1900-01-01 | 作者: 尹娟 | 来源:
    

“贴息”存款离奇失踪

在多地都出现了储户巨额银行存款“失踪”的案件,没有短信提示、没有电话告知,几乎没有任何征兆,多则上千万元,少则数百万元的巨额存款,就这样悄无声息地从银行里消失了!

乍一听,以为这是个神秘事件。其实,所涉及到的大多数是不法分子用“贴息存款”的名义来骗取存款,用贴息5%的甜头诱惑存款人,结果开出的是假存单!

喜欢“傍银行”

有一些理财公司、理财机构采用的是“傍银行”的招数,或是与银行相邻而建,或是租在银行大厦里,他们很有“心机”地选在银行网点旁边的门面房,内部的装修、摆设、工作人员的装束也“颇具匠心”地和银行非常相似,自己公司的标志却放在很小的角落里,粗心的人很容易错认这里也是银行网点的一部分!

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是“银行”

北京银监局就曾经通报过,近期有单位、个人以“银谷银行”的名义在京从事经营活动,并使用“银谷银行”的标识。但是,北京银监局从未批准设立“银谷银行”,也从未颁发过含有“银谷银行”字样的金融许可证。

这家银谷银行的公司名称确实已经通过国家工商总局的核准,全称为“银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由银谷财富等3家公司联合发起成立。其中银谷财富是一家线下P2P公司,在多地设有分公司。

读者们需要知悉的一个常识是:公司的名称中带有“银行”是有可能通过工商局的核准的,但要从事真正的银行业务,必须由银监局进行批准并发放金融许可证。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是银行噢。

离谱宣传隐瞒风险

“半年绝对回报13%”、“中低风险”,这居然是某银行为基金产品做的宣传。

这家银行代销的债券基金,理财经理不仅未进行风险提示,甚至一直强调该产品没有风险、稳健型,但事实上,把债券基金当低风险产品买入的投资者却遭遇了超过10%的本金亏损。

高息理财产品实为“飞单”

飞单,是指银行的工作人员私自销售非银行自主发行或是代销的理财产品。“飞单”产品没有经过银行产品部门的审核,虽然承诺的收益率往往较高,但这些产品的投向、风险控制能力存在着很多不可靠的因素,不仅收益的实现有问题,说不定还会让投资者的本金“鸡飞蛋打”。更可怕的是飞单产品的发行公司资质往往有很大的问题,投诉无门的情况也屡屡发生。

天上掉下有余额的银行卡

收到信件,里面竟然有一张银行卡以及一张信纸!

信上说,银行为了对客户表示感谢,送其一张银行卡,还提供了密码,并提示如在取现时遇到问题,可以拨打联系电话咨询。在附近的ATM上查询,发现卡内果然有数目不小的一笔资金。

不过,你当然是取不出这笔钱的,只要拨通联系电话,“请君入瓮”的好戏就等着你啦。

信用卡提额

“您的信用记录良好,我行将为您提高信用额度”。接到这样的电话,一定很开心吧?不过,冷静一下,不少骗子正是利用这种心理冒充银行客服人员致电、或是短信给信用卡持卡人,接着就会套取你的卡号、身份证号码、卡片的有效期、背后最重要的CVV2码……掌握了这些信息,骗子们就会用你的信用卡在网上大肆消费……

大额信用卡帮你办

代办大额信用卡的骗局,以能够无条件代办为诱饵,让消费者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复印件、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信息发给他,等办下来以后再收钱。

其实,犯罪分子通常是通过这种方式,把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骗到手或者是整理后卖给其他机构赚钱,或是利用这些资料去申请信用卡。申请人信息写的是持卡人,但是邮寄地址和联系电话却写的是犯罪分子的,这样信用卡下来后,领到卡的实际上是犯罪分子。

卧底KTV复制银行卡

盗刷团伙有明确的分工:一部分到KTV、酒吧应聘服务员,他们在为顾客刷卡的时候,用机器复制磁条卡的信息,并偷看顾客的密码,称为“侧录员”;另一部分人则利用这些信息复制出克隆卡,进行取现或是消费。

诱骗开通“超级网银”

“超级网银”所关联银行卡的持有者可为多个人,相互之间可以通过签约成为互联账户。也就是说,可以把别人卡中的钱转入自己的卡中,整个过程甚至不需要对方持卡人参与。

现实生活中,一些淘宝店家利用“超级网银”跨行账号管理的功能,诱骗银行用户进行“授权支付”操作。如果遇到有人要求你 “签约授权超级网银”的话,那你就要提高警惕了!

点钞机变成吞钱机

此类点钞机骗局可见于大额现金消费。可能遭遇的场景是,你明明拿了2000元去消费,商家点过后却说是1900元,少了一张,对方还会清点数次,以证实这一说法。如果你对自己拿出的钱数不确定,很可能再支付100元。

原理也很简单,点钞机数钞票的时候,主轴承的齿轮在飞速运转,一旦主齿轮与小齿轮发生接触,就会出现像打印机卡纸一样的现象,将钞票卡到点钞机内。对小齿轮动手脚,强行与主齿轮接触,就能成功将点钞机变成“吞钱机”!

二维码有毒 信用卡“被消费”

一些不法分子在网上下载一款“二维码生成器”,再将病毒程序的网址粘贴到二维码生成器上,就可以生成一个“有毒”的二维码,并把手机木马植入被害人手机并自动提取相关信息,短短几秒钟的时间,手机号、卡号、密码等私人信息可能已经传到他人手中。

会拦截验证码的手机病毒

要是你不幸中了会拦截验证码的手机病毒,就更惨了。这种病毒通过伪装的方式被手机用户点击后,所有收到的短信都会被拦截,并转发到骗子们的手机号上。这样,骗子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使用银行卡、验证码进行转账、刷卡了。

快递POS机设盗码装置

在上海,有一伙犯罪分子合谋分工,以快递员职业为掩护,在加装盗码装置的POS机上为客户刷卡付款时,窃取信用卡信息套现。只要消费者在做了手脚的POS机上刷卡付款,其银行卡的磁条信息、密码就会存储在POS机定制的读卡器上,之后被犯罪分子制成伪卡套现。

“无磁无密”就能盗卡

“无磁无密”支付方式,即不用刷卡、不检验密码,只需输入信用卡卡号、卡后三位数验证码、卡片有效期等卡面信息,并提供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便可以完成支付。

如今这一方式已被犯罪分子瞄上,他们非法获取他人信息后,在互联网支付平台注册账户,通过“无磁无密”支付方式对账户进行充值,然后在网店购物,再变卖套现。

汇款短信≠资金到账

收到银行的汇款短信,资金却没有到账?这一骗局最迷惑人的地方,就是银行给受害人发的汇款短信。

在很多银行的汇款业务中,可以给收款人发出汇款短信,届时,收款人手机就会收到银行发送的汇款信息。骗子们就是利用这一点,故意将汇款账号输错,导致汇款失败,而这一点银行并不会通过短信告知收款人。如果收款人不立即查询账户余额,是难以发现汇款并未到账的。

绝不可告人的验证码!

去年两家银行相继被爆出了安全漏洞,骗子们通过各种渠道掌握受害人的银行卡账户、网银密码后,直接使用银行账户购买贵金属,或是把资金从活期账户转入到理财账户,但是由于很多受害人在银行预留了手机验证码,骗子们仍然无法将资金转出。

这时骗子就会用银行短信提醒的方式欺骗受害人,当他们一下子看到自己的账户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立刻感到惊慌,很多人不明就里地就把银行发来的验证码告诉了前来提供帮助的“工作人员”。于是,受害人的钱就被转出去了……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期刊搜索
期数:
栏目:
作者:
标题:
全年订阅价格:¥88.00
从2021年开始,《理财周刊》全年12期,每月1日发行。付款成功后,您将获得《理财周刊》电子刊一年的阅读权限,包括新发行的杂志以及2015年后的往期杂志。《理财周刊》电子刊的阅读方式:《理财周刊》官方网站"www.moneyweekly.com.cn";搜索添加微信小程序“理财周刊杂志”。
全年订阅价格:¥300.00
《理财周刊》纸质杂志(公开订阅发行12期),邮发代号:4-866。
咨询电话:64759996(9: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