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港股
1900-01-01 | 作者: 冯庆汇 | 来源:
目前港股估值低并且有明显折价,如果投资者在投资A股的同时布局香港股市,等到人民币完成国际化,投资者的整体回报将会比单单投资A股更佳。
    

近期,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港股的暴涨。4 月8 日,恒生指数上涨3.8%。第二天恒生指数在开盘几分钟内便上攻6.4%,收盘时涨幅回落至2.7%,这也同时刷新了恒生指数2008 年1 月以来的新高。大量“港A 股”公司的涨幅一周内超过40%。

港股成交量飙升。香港股市当日总成交量达到2650 亿港元,而相比之下,2014 年的平均日成交量只有690 亿港元。

沪港通额度也宣布告急。沪港通自去年11 月推出以来,成交量一直不高。直到此前一周,沪港通额度上午便被哄抢一空,着实让人震惊。人们开始惊呼,百万雄狮过香江!



利好释放

港股的崛起顺应了那句话:水往低处流。

反映两地市场折溢价水平的AH 溢价指数,成份股包含了在沪港两地同时上市的企业。该指数去年11 月时,反映出沪市股价还低于港股。但在经历了去年末A 股的上涨之后,3 月底该指数已经达到135 点,表示这些公司A 股的股价相比于港股,普遍高出35%。

随着近期香港股市的暴涨,这一溢价如今已缩小到了25%。但也显示出,两地市场之间仍有相当的空间。

4 月13 日,港股通额度消化的速度较慢,已大不如前一周,但也并不妨碍国企股指数强于中国香港本地股票,显示出目前出海的资金,还只停留在买中资股的阶段。有业内人士表示,资金外溢至香港本地股的行情,要说走完还嫌太早。唯一例外的香港本地股是港交所,过去8 个交易日涨56%。

除了两地市场估值的差距,港股崛起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政策推动力度空前。继3 月27 日证监会表示放行5万亿元公募资金投资港股,3 月30 日保监会又出台利好政策——放行10 万亿元险资可投资于香港创业板。

保监会政策具体内容包括三点:一、拓展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受托投资范围,将险资投资境外的市场,由中国香港市场扩展至45 个国家或地区;二、扩大境外债券投资范围,将可投债券等固收品种由BBB 级以上评级,调降为BBB-级以上评级品种;三、增加香港创业板股票投资。

30 日话音刚落,随后在3 月31 日,港股成交量便创出7年来的新高。有人将此行情戏称为“解放军南下”。

一些机构对这一系列政策解读为国家对资本开放的态度和方向,鼓励资金全球配置,分散风险,以及保险资金对港股多数股票估值优势的认可。但也有人认为背后颇有深意,这或许是政府想要传达某种讯息,比如香港未来在国家全球化大战略中将承担非常重要的一环。若真如此,便让人浮想联翩了。


港A股:港股A股化

内地市场资金蜂拥至港股,也让港股市场的主力——外资措手不及。海外机构投资者此前看淡中国市场,认为有泡沫的呼声不小。但即使如此,4 月13 日招商银行还是在国人的支持下上涨了19%。市场参与者的变化,让港股呈现出与过去不同的特征。

在这种热度之下,著名指数供应商MSCI 表示,随着沪港通愈加畅通,或许中国股市占全球市场的权重可以再大些,而业绩基准的扩大,可能会使现在不敢多买中国市场的外资想法改变。

有人说,“正规军”还没来,香港就彻底沸腾了。相比较沪深1.5 万亿元的日成交量,港股2500 亿港元无法相提并论。但相比于以往港股600 亿港元左右的成交,便知道此次意义深远。

在这些圈内人士看来,最关键的是,“此次还只是一批比较热情且可能不明真相的群众而已,正规大部队仍在集结中”。这是对港股中长线仍看好的重要原因。

另一个重点是,过去由外资主导定价权的市场,这次似乎变了。百万雄师过香江后,一大批“港A 股”成为主要目标。很多符合“港A股”特征的中小盘个股,最近几天的走势十分粗暴,上涨动能十足。就在4月8日当天,港股涨幅超过50%的2家,涨幅40%~50%的10家,涨幅30%~40%的17家,涨幅20%~30%的45家,涨幅10%~20%的245家。

独立研究平台格隆汇更是公开呐喊称,“港A 股政策红利刚开始”,“是港A 股的系统性机会与行情,不是港股的系统性机会与行情”。格隆汇称,这波行情的本质,是庙堂层面战略疏导资本流动、构造资金闭环、托底香港、全球输出人民币、争夺资本定价权、构建一带一路、亚投行等有中国特色的国际金融体系大战略的关键一环。

“港股A 股化不是类似创业板那样的单纯投机与博弈,而是港币人民币化、人民币国际化的自然延生与必然结果。这个时候继续抱着价值这唯一一条主线去看待、寻找港股机会,既会南辕北辙,也未免too simple(太简单),too na?ve(太幼稚)。在激动人心、色彩斑斓且极具弹性的中国因素加入调色板后,港股简单的‘分红率’、‘股息率’这些所谓的价值因素就显得过于苍白单调和死气沉沉了。”

格隆汇称,所以未来香港必须适应更有A 股色彩的估值逻辑与弹性——是该外资来交点学费的时候了!

无论如何,这样的观点现在看起来不无道理。港股牛市短期内或许有反复,但中长期仍有盼头。


注意:人民币国际化

海外洋溢着中国股市泡沫的论调,但内地的氛围却截然相反。上投摩根基金经理王邦祺对港股市场经验丰富,他认为,就长期来看,经济成长不见得是股市上涨的关键,降利率恐怕才是真正的引擎。货币政策为股市托底的现象,目前正在A 股重现,这与历史上其他海外市场当时的情况极其相似。

王邦祺更是认为:“A 股的多头行情还有驱动力。现在的问题是,为何我们主张港股投资不可偏废,关键在于人民币国际化。”

他举例说,看美国的经验,1965 年到1999 年,巴菲特对美国股市做过观察,前面17 年,美国GNP(国内生产总值)上升373%。在这17 年间,道琼指数从874 点升到875点,只涨一点!

后面的17 年不一样,美国GNP 只上升177%,但是美联储利率从1982 年的15%,降到1995 年的3%,影响所及,道琼指数升超过10 倍。

再看日本市场的经验,1985 年时,是日本经济成长维持在8%以上的最后一年。到了1986 年,突然因为转型,降至3%~4%的水平,股市的反应类似美国的状况,1985 年 初是6000 点,1989 年末38000 点,在这4 年中,日本也经历利率大幅下降的过程。

最刺激的是中国台湾地区市场,1985 年是台湾经济维持双位数成长的最后一年,到1986 年,经济成长率从14%降到8%以下,利率也大幅下调。出现的结果是:1985 年台湾加权指数600 点,1989 年就到了12000 点。

而回到港股问题。王邦祺认为,如果人民币要国际化,境内外利率要一样,境内外股价要一样,否则就像井水与河水,高处的必定往低处流。现在人民币的不可自由兑换,对可以投资境外市场的投资人可能是难得的机会。

“我们认为,A 股的创业板估值略高,虽然标的也较多,成长主题也明确,但是香港也有一些A 股市场没有、却同样受惠于中国经济成长的优质标的,就像AH 溢价指数所显示的,港股估值低并且有明显折价,现在同时布局香港,等到人民币完成国际化,投资人的整体回报应该会比单单投资A 股更佳。”王邦祺表示。


投资方向

如果对港股中长线机会认可,那么布局港股可以关注几类投资方向。

一是A/H高折价股,这是最为大众的思路;二是香港独有的国内优秀上市公司,比如腾讯、中广核电力;三是大集团小公司的国企改革股;四是通过A/H股之间的差异进行轮动。

当然,既然基金被允许投资于港股通,直接投资于基金也是较好选择。除了指数类基金外,中小盘港股基金也可关注。投资者还能通过这类产品进行套利,玩法多种多样。

但也要注意,港股不同于A 股,往往波动较大,且没有涨跌幅限制,投资于个股的风险往往较高。汇率风险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另外,如果通过香港券商直接投资港股,比A 股高得多的交易成本不容忽视。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期刊搜索
期数:
栏目:
作者:
标题:
全年订阅价格:¥88.00
从2021年开始,《理财周刊》全年12期,每月1日发行。付款成功后,您将获得《理财周刊》电子刊一年的阅读权限,包括新发行的杂志以及2015年后的往期杂志。《理财周刊》电子刊的阅读方式:《理财周刊》官方网站"www.moneyweekly.com.cn";搜索添加微信小程序“理财周刊杂志”。
全年订阅价格:¥300.00
《理财周刊》纸质杂志(公开订阅发行12期),邮发代号:4-866。
咨询电话:64759996(9: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