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贪得无厌 股市难有宁日
2011-01-14 | 作者: 贺宛男 | 来源:
自从国内主要银行成为上市公司之后,股市就被绑上了天量再融资的列车,逃也逃不了,躲也躲不开,且融资雪球只会越滚越大。金融股天量融资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心腹大患。
    

  提要:自从国内主要银行成为上市公司之后,股市就被绑上了天量再融资的列车,逃也逃不了,躲也躲不开,且融资雪球只会越滚越大。金融股天量融资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心腹大患。
  金融股天量融资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心腹大患。进入新年后本已走得好好的股市,周一被平安300亿~400亿元再融资传言所击倒;1月11日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三家一齐宣布,将通过定向增发和次级债形式再融资865亿元;1月12日,又有媒体刊登招商银行资金缺口200亿~400亿元,“正与其大股东招商局集团密切沟通磋商资本金事宜”,“定向增发再融资将如箭在弦”。事后,有的出来澄清,如招行也只是说“目前暂时还没有融资计划”;有的说次级债本与股市无关;有的更是理直气壮,如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就回应称:“如果不融资,就等于不遵守纪律,明年银行就没法开门”;更有的如工行董事长姜建清信誓旦旦地承诺,“工行将加强对资本的管理,保持资本充足率在监管标准之上,三年之内不再向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澄清也罢,承诺也罢,谁说的也不能相信,2009年底民生银行发H股时,不也曾表示过未来三年不再融资吗?时隔仅1年居然“没法开门”了。大公司都如此不守信,这市场还有得做吗?本周以来成交急剧萎缩,就是最好的证明。
  事实上,在某一个时段,银行再融资可能是空穴来风,也可能是确有其事,但就长期而言,自从国内主要银行成为上市公司之后,股市就被绑上了天量再融资的列车,逃也逃不了,躲也躲不开,且融资雪球只会越滚越大。
  我们不妨简单算一笔账。日前央行公布2010年新增信贷7.95万亿元,同比增长19.9%,2009年为9.6万亿元,两年合计17.55万亿元。如果按照70%的存贷比,新增17.55万亿元贷款就需增加存款25万亿;如果再按10%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次级债不能作为核心资本),银行就需增加资本金2.5万亿元,即使按8%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也需要2万亿元,这2万亿元从何而来?按银监会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银行业实现税后利润6684亿元,2010年估计可达8000亿元,两年合计不足1.5万亿元,就算新增利润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也还有5000亿元的资本缺口,除了股市,还有谁堪当此重任?恰如《红楼梦》中贾珍对乌庄头所言“不问你要问谁要?”这就是去年银行融资高达5000亿的全部原因。随着信贷基数越来越大,资本缺口也“与时俱进”,如今,2010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已达47.92万亿元,今年再增17%就是8.1万亿元,存款就得相应增加11万亿元,银行资本金就得相应增加1万亿元,7000亿~8000亿元利润若一半用于分红,一年缺口就达5000亿~6000亿元。
  只要中国经济主要依赖信贷推动的模式不变,为了这十几家上市银行,股市就得每年准备5000亿~6000亿元的再融资红包,这还不包括一旦经济下行,银行出现意想不到的坏账,更不包括还有40多家等着排队上市的城商行……
  不是说,2010年A股市场融资超过1万亿元吗?其中银行IPO和再融资就达5000亿元。不是说中国经济80%以上靠间接融资,股市直接融资才占10 %多吗?不对,80%以上的银行间接融资正是建立在10 %多的股市直接融资基础上的。不是说,国家4万亿元投资,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拯救了中国经济吗?不对,没有股市,就没有4万亿元,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股市,中国就不可能第一个走出金融危机,不可能在全球率先复苏,更不可能在危机过后不久还有9.2%的GDP增长!
  “八二”还是“二八”,风格转换的话题说了好几个月,可风格始终转换不过来。如今,“八”已凋零,自去年光棍节以来,中小板和创业板跌幅已达13%~14%,可“二”也不见绽放,不仅如此,金融指数跌去近2成,“八”和“二”可谓两败俱伤。中小板和创业板估值偏高还有一说;可主板呢,地产股因房产税闹剧频频受压,估值已达历史底部的金融股则完全受困于再融资噩梦。风格要转换,前提是银行股不再贪得无厌,方法是补充资本金不能光靠股市融资一条路,还得加快内生资本的补充速度,例如银行业8000亿元利润一半分红给股东用于低价配股,一半留作积累转为资本;当然,最根本的是转变光靠吃利差的盈利模式。此外,服务于普通城市居民的城商行根本没有必要上市,就像服务于三农的农业银行根本没有必要上市一样,要不然,去年7月刚刚通过IPO募资1500亿元,才半年时间,怎么又会提出500亿元次级债的蛮横要求呢?
  报道称,新年第一周放贷直逼5000亿元,元月很可能超过1万亿元,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配合地方政府强烈的投资冲动,银行放贷底气硬着呢。反正资本金不足问股市要,今年说过三年不融资,明年照样可以说话不算话的。
查阅《理财周刊》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第一理财网(www.Amoney.com.cn).如需转载请与第一理财网021-64829031联系,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本栏其他文章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期刊搜索
期数:
栏目:
作者:
标题:
全年订阅价格:¥88.00
从2021年开始,《理财周刊》全年12期,每月1日发行。付款成功后,您将获得《理财周刊》电子刊一年的阅读权限,包括新发行的杂志以及2015年后的往期杂志。《理财周刊》电子刊的阅读方式:《理财周刊》官方网站"www.moneyweekly.com.cn";搜索添加微信小程序“理财周刊杂志”。
全年订阅价格:¥300.00
《理财周刊》纸质杂志(公开订阅发行12期),邮发代号:4-866。
咨询电话:64759996(9: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