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期《理财周刊》针对“啃老族”社会现象展开了讨论。现在社会上的的言论观点几乎是一边倒地将矛头直接指向这些“啃老族”,或严厉的指责和批判,或苦口婆心的教育和引导,作为80年代初出生的我想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啃老”是一种观念而不是一种状态,也就是说对那些长期抱有“依靠父母,并不希望自己独立生活”想法的人才能被认作“啃老族”。而那些暂时、或者一段时间内接受父母帮助但还是在努力为自己将来的生活做准备的年轻人并不能完全被扣上“啃老”的帽子。因为处在这种状态的年轻人,是在主动向未来目标做积极的努力,所以对那些“全职考研”的学子们做太多关于“啃老”的评论没有必要,只要让他们算清楚教育成本和回报的比例关系就已足够。
其次,关于“啃老族”更多的是在讨论经济上依赖父母的子女,而忽略了那些在精神或意识上摆脱不了父母帮助的子女们,他们也许称做“袋鼠族”更为合适。他们无法或者不愿意独立生活,父母帮助子女做出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决定,子女的生活处处需要父母亲自过问。如果说经济上依赖父母的“啃老族”们可能成为影响未来中国家庭经济生活的“第一杀手”的话,那么这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无法掌舵自己的人生、永远需要父母庇护的年轻人则可能影响未来中国的整个社会。
再者,大部分的舆论认为“啃老族”出现的原因在于年轻人好高骛远、娇生惯养、吃不起苦上。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社会上对那些所谓档次低的工作不屑一顾,不愿付出自己的劳动换回一点可怜的工资。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教育体制没有让学生们为走上社会做好充分准备。学生进入大学后,被束缚了十几年的自己似乎突然得到了彻底的解放,有限的时间投入到了无限的吃喝玩乐中。有些学生在校没有学到专业上的技能,更无暇考虑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当这些人毕业了想找份和“大学生”身份想匹配的好工作时,当然没有那么多职业岗位留给这些人。听说在美国,大学新生刚入学就有高年级的学长和老师与他交流将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就业这些问题。如果把这些问题想好了,即使刚毕业从底层做起,也会有动力克服眼前的困难向目标迈进的。而如果没有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即使现在领着几千元工资的白领们也会慢慢被社会淘汰的。
人是社会的产物,当一些具有相似特征的人形成一定的规模被称作“族”时,说明社会这部机器已经开始批量生产这种产品了。当我们在对这些问题产品评头论足的时候,难道不应该更多的将目光转向生产这些产品的机器本身吗?
上海双阳北路288弄155号姜莉莉
咨询电话:64759996(9:30~16: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