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还能行多远
2017-02-10 | 作者: 刘畅 | 来源:
从去年开始,共享单车在城市中流行起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行业管理问题也随之出现。未来,共享单车之路要如何走?这一问题不仅摆在各路资本大佬面前,也考验着我们的城市管理者。
    

各路资本疯狂涌入

一张流行于社交媒体的共享单车APP“霸屏”截图,显示了共享单车行业令人惊叹的玩家数量。

去年下半年开始,作为共享单车第一阵营的摩拜、ofo开始悄然出现在上海和北京的街头,并迅速成为热门话题。

随后,短短几个月,小鸣、小蓝、骑呗、熊猫、酷奇、优拜、永安行、小白、悟空、闪电、云单车……众多共享单车平台如雨后春笋,几乎不到一星期就冒出一个新品牌。

粗略统计,目前已经在至少一个城市开始投放单车的品牌已经超过30家。如此盛况,堪比2011年发生在团购领域的“百团大战”。

行业井喷的背后,是资本在撑腰。

资本寒冬下,投资人往往抱团投资。带头大哥们入局共享单车后,其余的投资者立刻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与慷慨。迄今为止,国内共享单车领域已经获得约10亿美元投资。其中,摩拜以6轮累计超4亿美元的融资额居首,而每轮融资间隔之短(一年内融资5轮)也创下互联网企业纪录。

摩拜最近一轮融资是2017年1月4日,摩拜单车宣布完成D轮2.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融资。领投的是腾讯和华平,携程、华住和TPG等参投,老股东红杉和高瓴资本跟投。而在3个月之前的2016年10月,这家公司刚刚完成一笔超过1亿美元的“C+”轮投资。

去年10月10日,另一家共享单车平台ofo宣布完成1.3亿美元C轮融资。ofo背后的投资者包括滴滴出行、小米,以及美国对冲基金Coatue、顺为资本、中信产业基金、经纬中国、金沙江创投等机构。

与摩拜的玩法不同,ofo更加讲求轻资产和大平台的逻辑:ofo自己不生产单车,其采购一辆单车的成本此前仅有200多元,经过一次大幅升级后,也仅有500元,明显低于摩拜。

然而,这个市场的玩家并不只有摩拜和ofo两家。摩拜和ofo引领的共享单车大潮吸引了更多的入局者。

2016年四季度,优拜单车宣布获得了千万元级别天使轮融资;小鸣单车也宣布完成1亿元A轮融资,领投方为运动单车品牌凯路仕董事长邓永豪。此外,2017年1月5日,“骑呗”完成1亿元A轮融资,并与马云旗下的芝麻信用展开合作。

然而,在共享单车成为资本宠儿之际,一系列行业问题、社会问题接踵而来。

问题一:2017年将大洗牌吗?

在资本的鼓动下,共享单车正在国内热点城市密集地跑马圈地。

2017年1月21日,摩拜单车宣布进入珠海,这是继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宁波、厦门、佛山、武汉、昆明、南京、东莞之后,摩拜单车进入的第十三座城市。

小黄车ofo则以更快速度密集进入多座城市。来自ofo方面的数据显示,ofo共享单车目前已覆盖全国33座主要城市。按照ofo的规划,2017年将会覆盖100座城市以上。

今年1月份刚获得A轮融资的骑呗单车,还与自行车整车生产商天津富士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通过“城市合伙人”计划,计划于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布局100个二三线城市。此外,还有多家后起之秀希望通过快速布局抢占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1月23日,摩拜单车还宣布富士康正式成为摩拜单车新的战略投资者。这是为摩拜单车走出国门、进军海外市场做准备。而更为激进的小蓝单车(Bluegogo)在今年1月份已经在美国湾区招人组建团队,并且预计很快就会投放。

然而,市场真的有这么大吗?

根据麦肯锡研究报告以及汉能研究数据,目前国内两轮车出行的市场规模在每年1720亿次,按照客单价1元以及1%的渗透率计算,共享单车的年市场规模仅为17.2亿元。这个数字,无论是相比O2O市场的万亿元级规模,还是对比当前约10亿美元的共享单车融资额,都是不相协调的。

至于国外市场,那就更遥远了。而且,在美国已经有Motivate(美国多个大城市的公共自行车运营商)这样成熟的企业,从2013年运营以来市场整体规模并不大。

在此背景下,已经有行业人士预判,2017年将是共享单车的洗牌之年。

小蓝单车CEO李刚认为,2017年3月底会是共享单车的决战期,没有成功融资的企业,连战场都无法进入。他预计,2017年年中或者年末,部分品牌共享单车将会落败。

易观分析师王晨曦的观点则是,2017年冬天之前,首轮洗牌会完成,一批运营经验比较少、实力相对差的企业会被淘汰掉,剩下几家再参与下一轮竞争。

问题二: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吗?

共享单车对外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但是在“知乎”上,不少人吐槽共享单车这个定义。网友认为:“按照实际情况来说,叫做‘出租单车’更合适吧。”

其实,所谓的共享经济的一大特点是将闲置资源,比如房子(Air bnb)、汽车(Uber),放到一个公共平台上,把这些闲置资源通过提供给那些需要使用它们的人,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使用成本。

可见,共享经济的本质是让这些已经存在的闲置资源充分发挥价值,令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而不是平台自己花巨资生产、购买这些资源,再收租获利。ofo和摩拜的模式,有带来供给过剩的可能,跟共享经济没有一点关系。

此外,共享单车属于一种公共出行方式吗?恐怕也不是。

政府提供的免费自行车是一种公共出行方式,因为它虽然占据了公共空间,但无偿提供给市民使用,有公益性质;公交车系统则具有价格便宜、载客量大、高效便捷的特点,也是一种公共出行方式。

而共享单车是一种占据社会公共空间,但只提供给少数人使用的纯商业租赁行为。打着共享旗号,恐怕只是为了获得政府行政支持罢了。

问题三:停放乱象如何破?

共享单车在资本的助推下,加速在各地投放单车,但由于竞争无序、缺乏管理,反而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在北京,早上上班高峰期,一些地铁站门口挤满各种单车,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出行。在深圳,《南方都市报》曾大篇幅报道堆积的共享单车引发的社会问题。在上海,因为乱停放,大量的共享单车被“收车”处理。

上海是各路共享单车力拼的市场。近日,《上海观察》刊发了一篇文章——全国最大的共享单车运营城市,上海准备好了吗?这篇文章生动地反映了共享单车带来的城市之痛。

“为了共享单车,我头发都白了。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孙卫民指着自己有些花白的头发,长叹了一口气。距离他办公室几百米的地铁站边,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在资本的催动下捉对厮杀,上演群雄争霸。据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预测,2017年上半年上海共享单车可达到50万辆。然而,不断上涨的数字给城市管理带来挑战:大量涌入的共享单车让非机动车停车位捉襟见肘,乱停乱放的车辆影响了市容市貌。

2016年12月20日,《上海观察》记者在黄浦区制造局路停车场事故车、违法车受理处看到了摩拜、ofo和小鸣这3种不同品牌的共享单车,至少有两三百辆。这些共享单车被长长的锁链锁在一起。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车都是近期黄浦交警支队在辖区内各路段执法时,因违法骑行者不愿缴纳罚款,在采取扣车处置后集中送至此地的。

“我知道这些公司关注盈利,不愿增加管理成本,但也不能把所有责任都甩给政府。”孙卫民说。

几年前,超市购物车乱停的问题也曾让人头疼,可是“大润发”超市在购物车上加装一元收费装置后(将车还到指定位置后可退回1元),情况大为好转。之后,各大连锁超市纷纷效仿。那么,是否可以借鉴“大润发”的思路,用“技术+市场”的手段解决共享单车的“停放乱象”问题呢?

事实上,摩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惩戒措施。例如信用分规定,乱停一次扣20分,如果你的分数低于80分,用车成本按照半小时100元计算;此外,还可以通过拍照举报他人违停获赠信用分,到达80分以上,将恢复1元/半小时的价格。

然而,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好。是否还有更为有效的技术手段来杜绝停放乱象?这是值得共享单车企业今后深入思考的问题。

问题四:如何管理?

新事物融入社会总是要和原来的制度系统发生碰撞,共享单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政府或许不可避免地要介入协调和管理。

2016年12月27日,深圳市交委发布了国内首个《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以及《自行车停放区(路侧带)设置指引(试行)》。

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四点内容。

1、互联网自行车企业应购买第三者责任险、人身意外险等保险。

2、收取押金的,须设立押金专用账户,接受第三方监管,保证专款专用。

3、所投放的车辆规模应与全市的车辆承载能力相匹配。

4、互联网自行车企业在非公共区域(住宅、商业办公等)自行设置自行车停放区,要采取技术、管理等手段,保证车辆按区域和点位规范停放。

据媒体透露,上海政府也将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目前讨论的意向是对城市共享单车总量进行控制,按每100人1辆的资源进行配置。对应上海的近2500万常住人口,城市共享单车的投放总量应控制在25万辆左右。

不论具体手段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共享单车泛滥之前,一定要将之引入到城市管理的范畴内。

本栏其他文章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期刊搜索
期数:
栏目:
作者:
标题:
全年订阅价格:¥88.00
从2021年开始,《理财周刊》全年12期,每月1日发行。付款成功后,您将获得《理财周刊》电子刊一年的阅读权限,包括新发行的杂志以及2015年后的往期杂志。《理财周刊》电子刊的阅读方式:《理财周刊》官方网站"www.moneyweekly.com.cn";搜索添加微信小程序“理财周刊杂志”。
全年订阅价格:¥300.00
《理财周刊》纸质杂志(公开订阅发行12期),邮发代号:4-866。
咨询电话:64759996(9: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