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人民币贬值
2016-10-28 | 作者: 刘畅 | 来源:
自去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了明显的贬值。特别是今年5月以及10月人民币加入SDR后,人民币兑美元连创新低。在人民币趋向贬值的背景下,投资者该采取哪些应对策略呢?
    

人民币兑美元连续贬值

这一轮人民币兑美元的连续贬值有两个明显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主动贬值”阶段,即“8·11”汇改初期。

去年8月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2298,较上个发布日(8月10日)的6.1162下调1136个基点(约1.85%),创有史以来人民币最大单日跌幅。当天,央行发布声明,人民币汇率“官方指导价”开始大范围地参考市场报价,其形成机制也开始向市场化倾斜。这一天被看作汇率改革新一轮大幕开启。

短短3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由6.20贬值至6.44,贬值幅度达3.8%。此后,一直到2015年11月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维持在6.40水平。由此可见,这一阶段是通过调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来达到主动贬值的目的。

第二阶段则是“被动阶段”,源于美国重新进入加息周期。

去年12月17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9年多以来首次加息,标志着自2008年底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奉行的超低(近零)利率政策结束。人民币在去年12月初已经对加息预期有所表现,“加息落地”后更是出现一波快速贬值。

而今年5月初以来,人民币汇率一路“小跑”,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就创了新低。整个5月份,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下跌1201个基点,下跌幅度达1.83%,创去年8月汇改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6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001,这是自2011年1月12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跌破6.60关口。

7月1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跌破6.70关口,为2010年11月以来首次。

经过3个月的震荡,10月人民币加入SDR后,人民币再次进入快速贬值模式,不仅再次跌破6.70关口,更是在10月21日中间价跌破6.75、10月25日中间价失守6.77。

无论主动贬值,还是被动贬值,人民币高估是自2015年8月以来贬值的根本原因。

对此,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有一个言简意赅的解释:“由于中美不在一个经济和货币政策周期上,美国经济在复苏,中国经济在衰退筑底;美国在收紧货币,中国在放松货币。于是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汇改之前)被动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势货币的人民币积累了高估压力。加之美元是全球的锚货币,加息助涨了美元的强势,各主要货币相对美元纷纷贬值。”

不必过于担心

人民币已经加入SDR成为国际货币,未来资本账户将进一步开放、人民币将实现自由兑换。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将更加频繁、幅度也将加大。但是,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其实不必过分担心人民币的汇率波动。

这个“不必过度担心”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人民币的贬值并非中国经济以及人民币自身出了问题。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在最近的一篇研报中指出:“亚洲国家的货币普遍出现明显的贬值,新加坡元最近2月贬值约4%、韩币贬值约3.5%、泰铢贬值约3%、马币贬值约5%,而离岸人民币贬值约2%。本轮新兴市场货币出现集体贬值,未必是新兴市场的货币集体出了问题,可能是美元的问题。就在最近两个月,美元指数异常强劲,累计升值幅度约4%,完全可以解释新兴市场货币的下跌。这意味着,是美元走强导致了资金回流美国、撤离新兴市场。”

第二层含义是,人民币兑美元继续贬值的空间可能已经不大。

美元走强背后的原因是美国在今年12月加息概率的大幅上升。在8月初时,期货市场预期美国12月加息的概率不到50%,而目前已经升至70%;与此同时,美国申请上调贴现利率的地方联储已经高达9家(美国2015年12月加息的时候,也是9家地方联储首先申请提高贴现利率)。种种迹象表明,今年12月美联储大概率会启动本轮第二次加息。

但是,姜超认为,从外部来看,美国加息能力有限。他指出:“在2016年12月加息以后,2017年大概率加息会暂停,因而本轮应是美联储史上最弱的加息周期,因而在2017年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有限。”

适当配置海外资产

对于人民币贬值,在战略上要藐视——“不必过于担心”;在战术上则要重视——可以适当配置海外资产。

这几年,中国人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地大手笔买房;有钱的中国企业,像复星投资、绿地控股、平安保险、安邦保险也连连在海外出手投资。这都是配置海外资产的表现,但涉及金额较大,并非普通投资者可以做到。  

谈到美元资产,市场往往有个误区,认为“美元资产”就是指美股和美国房产。其实,涉及美元资产的投资品种非常丰富,而且通过基金的方式,普通的投资者也能参与。

目前,国内投资者可以买到的美元标的基金主要是通过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渠道,经过多年发展,这方面的投资品种已经非常丰富。

QDII这个渠道,银行系和基金系都有一些产品,涉及较多的海外投资品种,包括港股、美股、黄金、房地产信托基金、高收益债券、大宗商品等。其对应的QDII基金的类型分为股票型、基金型、混合型,以及商品型(包括投资黄金、房地产等)。

事实上,人民币启动汇率改革以来,市场明显感到人民币波动区间在扩大。在此预期下,新推出的QDII基金显著增多,2016年上半年就达到20只,而2015年全年仅17只。

如果投资者预期人民币兑美元在未来将继续贬值的话,投资QDII产品除了有可能获得基金净值的收益外,还可以额外获得一份美元升值的汇率收益。

此外,还可以通过“互认基金”参与海外市场。

“互认基金”是新鲜事物,简单来说就是内地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签署一项协议,互相开放市场,并派遣各自的“优秀选手'到对方的市场卖基金。这是去年年底,中国开放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其中,香港获批能在内地销售的基金俗称“北上基金”(反之称“南下基金”)。

去年12月份,首批香港获准在内地发行的“北上基金”有3只:恒生中国H股指数基金、行健宏扬中国基金、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基金,类型分别为股票指数型、股票型、债券型。据Wind资讯统计,目前在内地销售的香港互认基金共计14只。

相信未来陆续还会有更多的“北上基金”获批。香港的金融市场十分开放,与境外主要市场的联系非常紧密。可以说,这些基金都是挂钩美元标的的利器。

寻找国内投资新热点

除了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配置在海外市场,在国内市场是否有相对稳健的投资方式呢?

对此,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给出两点建议。

第一,由于全球经济依旧低迷,全球央行缺乏持续收紧货币政策的能力,因而流动性不存在长期拐点,这意味着利率不会趋势性上行,而在利率偏高的中国甚至还有下行空间,这意味着债市依然有投资机会。

第二,全球经济低迷意味着回报率整体趋降,而在股市中有着很多相对稳定的行业,稳定的龙头公司,提供着稳定的股息率,这一类资产会受美国加息的短期冲击,但是一旦冲击结束,其相对稳定的高股息又会成为市场追逐的对象。

对于第一个建议,可以选择债券基金。

债券基金种类很多,有纯债型、混合型、被动指数型、可转债型等。如果以规避风险、获得稳健的长期收益为目的,那纯债基金则是投资者的首选,因为它在设计上完全规避了股票市场的风险,既不参与股票投资,也不参与新股申购。因此,不论熊市如何漫长,纯债基金的表现都很稳健。如果风险承受能力更强些,可以选择“股债”双性的“可转债基金”。

对于第二个建议,可关注银行股,高“股息率”主要集中在银行板块,并且不少银行的股价已经跌破“市净率”。因此,无论从股价的安全性还是获得稳健股息收益的角度考虑,银行股都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外贸出口,给出口型企业带来益处,可以逢低吸纳外贸股。但对于借有大量美元债的国内公司来说,人民币贬值会带来较明显的汇兑损失,例如航空公司。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期刊搜索
期数:
栏目:
作者:
标题:
全年订阅价格:¥88.00
从2021年开始,《理财周刊》全年12期,每月1日发行。付款成功后,您将获得《理财周刊》电子刊一年的阅读权限,包括新发行的杂志以及2015年后的往期杂志。《理财周刊》电子刊的阅读方式:《理财周刊》官方网站"www.moneyweekly.com.cn";搜索添加微信小程序“理财周刊杂志”。
全年订阅价格:¥300.00
《理财周刊》纸质杂志(公开订阅发行12期),邮发代号:4-866。
咨询电话:64759996(9: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