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生,还是晚生
2016-07-14 | 作者: 陈悦 | 来源:
“早生,还是晚生”既非常重要,又无比复杂;既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又需要每个家庭尽早作出规划,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十分迫切的大问题!
    

生育,无论是对女性,还是男性而言,都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然而,当我们打开搜索软件,输入“早生,还是晚生”这个终极问题,却只能找到一些模棱两可的医学观点。不无讽刺的是,虽然医学上的讨论非常重要,但“何时生”的问题毕竟不能由医生来决定,而是我们自己。

显然,当这个问题摆在我们自己眼前的时候,身体健康只是考虑的一个要素,经济、心理、时间等方方面面需要权衡。“何时生”既非常重要,又无比复杂;既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又需要每个家庭尽早作出规划。如果说“生存,还是毁灭”是个哲学问题,那“早生,还是晚生”则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十分迫切的大问题!

“二孩时代”的早生晚生

过去,“百年好合,早生贵子”是在新婚典礼上的一句祝福;如今,这样的祝福语则可能已经过了时,取而代之的,是祝福新人要“早生二胎,三年抱俩”。由此可见,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还是“早生”更好。而且,不止是早生,“多生”也是一句美好的祝福。

近年以来,国家政策在引导我们早生、生二孩。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面二孩”正式实施以后,《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也随之取消了鼓励晚婚晚育的相关条款。

既然“二孩”在政策上已全面放开,那么具体到个人身上,如果有生二孩的打算,自然是早生为妙。反过来说,如果已经选择了晚生,那或许此生就与“二孩”无缘了。总之,在当下,“生不生二孩”是讨论“早生,还是晚生”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早生:经济压力大

如果说“早生二胎,三年抱俩”是婚礼上对新人美好的祝愿,那么晚婚晚育也许才更接近当下的现实。

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初婚年龄从1990年的22.79岁,上升至2010年的24.85岁。其中,男性初婚年龄由1990年的23.57岁上升至2010年的25.86岁;女性初婚年龄由1990年时的22.02岁升至2010年时的23.89岁。

晚生可以说是晚婚所带来的必然后果,10年以来,我国平均生育年龄也从26.29岁推迟到28.18岁,晚了近2岁。高等教育的普及、结婚成本的攀升等,都是晚婚晚育的可能原因。

在城市人群中,一个大学本科生的毕业年龄为22岁左右,研究生则为24~25岁之间。在毕业后的头5年里,年轻人既要考虑自己职业发展的问题,也要为日后的结婚生子作好储备。职业起步时的薪酬并不丰厚,要负担的却很多,如房租或房贷、生活费用、对自身教育的继续投资,以及为未来的投资储蓄等。直到万事俱备之时,才发现自己其实已不再那么“年轻”了。

晚生:时间不等人

如果说早生的压力更多地来自职业发展和经济实力,那么晚生的压力则来自于“时间”!

虽然医学上对于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有不同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女性的青春是有限的,同时,晚生也会进一步增加生育带来的各种风险。因此,如果女性由于早生所需面临的现实、经济压力,就一味地拖延婚育时间,未来等待自己的,很可能是不可挽回的人生遗憾。

青春有限的时间会给我们“赶快生”的紧迫感,同样,父母的不断衰老也是。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帮助既会减轻我们的负担,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份宝贵的晚年乐趣。早生,那么父母尚且年轻,有精力帮助带孩子,甚至可以带二孩;而晚生,则父母年事已高,不仅在体力上帮助带孩子比较困难,我们自己也时刻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困难处境。

早生,经济压力大;晚生,时间不等人。看来,早生、晚生都不易,而反过来说,又是早生有早生的好处,晚生有晚生的优势。因此,世事无绝对,接下来,我们就将通过8个案例故事,从经济压力、身体状况、职业发展、父母助养四个方面来对“早生与晚生”各自的优势、劣势作出部分归纳。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期刊搜索
期数:
栏目:
作者:
标题:
全年订阅价格:¥88.00
从2021年开始,《理财周刊》全年12期,每月1日发行。付款成功后,您将获得《理财周刊》电子刊一年的阅读权限,包括新发行的杂志以及2015年后的往期杂志。《理财周刊》电子刊的阅读方式:《理财周刊》官方网站"www.moneyweekly.com.cn";搜索添加微信小程序“理财周刊杂志”。
全年订阅价格:¥300.00
《理财周刊》纸质杂志(公开订阅发行12期),邮发代号:4-866。
咨询电话:64759996(9: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