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股权迷局 谁能笑到最后
2016-06-24 | 作者: 刘畅 | 来源:
从去年底管理层抵御外来“野蛮人”,到“白衣骑士”出现,再到原大股东为之一怒,万科股权争斗危机愈演愈烈,并可能还将延续数月。这是2010年“陈晓与黄光裕大战”之后,中国企业在公司治理领域又一则生动的案例。
    

无论什么样的企业,但凡涉及股权争斗,必伤其身,万科作为令人尊敬的企业不应该走到这一步。与此同时,“万科股权危机”也留给企业界诸多思考:该如何尊敬社会资本、该如何保持精英管理层与大股东的关系、该如何构建更加多元高效的股权结构……

争议:为啥拉深圳地铁入伙 

6月17日,沉寂许久的万科再度成为市场热点。市场关注的重组预案终于发布:万科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深圳地铁集团持有的“前海国际”(主要资产为两幅优质土地)100%股权,初步交易价为456.13亿元,股份发行价格为每股15.88元。

若交易完成,深圳地铁集团将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为20.65%;原第一大股东华润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15.24%稀释为12.1%。现第一大股东“宝能系”持股比例由24.26%降为19.27%。

方案一出,便遭到华润的强烈反对,理由之一是:“本次万科增发股票定价为15.88元,比资本市场目前平均对万科每股净资产约21元的估值测算低约24%。”

万科高级副总裁谭华杰则解释:“太贵的话,要深圳地铁接受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股票增发按照市场实际交易的平均价来制定已是主流,内在价值(每股净资产)再高,卖不出价有啥用啊?所以,华润的表态只是抒发一下不满的情绪而已。

话又说回来,“15.88元”便宜吗?要知道,在去年年底那一拨“抢筹大战”中,万科股价急速拉升,即使用“60个交易日平均价格”,这个15.88元也相当于2015年6月牛市顶点阶段万科的股价啊!所以,绝对不便宜。

再看购买的资产。谭华杰表示,这两块地是目前深圳土地市场上最好的:“安托山项目”地价评估是3.87万元/平方米,而前海枢纽的楼面地价是2.59万元/平方米。

不过华润认为,前海枢纽及安托山项目,由于支付股权溢价不能抵扣物业销售的土地增值税及所得税,实际楼面价分别约为4万多元和5万多元,与同区域“招拍挂”拿地价格相比并没有优势。

再考虑去年以来深圳房价飙升,催生土地价格也大涨,因此目前深圳市场的地价也是处于高位的。

结论是,以较高的增发价格对应估值较高的资产(土地),可谓“半斤对八两”,谁都不吃亏。

所以,表面上争论的“价格”根本不是一个事儿。实际上争论的焦点是大家心知肚明、却不便直接说出的——“为什么拉深圳地铁入伙”?华润方面心里会说:“你管理层要找‘白衣骑士’可以啊,但也需要我的价值认同吧。”

当然,目前推出的仅是“重组预案”,还需要在未来1-2个月内召开第二次董事会,而目前的“吵架”正是为日后修订重组预案准备砝码。

格局:三大派系各有利益诉求

法制框架下的股权争斗,唯利是图也,谈不上谁有情怀、谁下三滥。因此,我们在猜测未来万科股权争斗的演变格局之前,不妨先扒一扒各方的利益诉求及其底线。

首先,看万科管理层。对以王石为首的万科管理层,其根本的利益诉求是谋求公司大股东认同和支持,继续保持管理层对万科实施独立管理的现状。其底线是:深圳地铁、华润都可以作为大股东,但是没有共同价值观的“宝能系”绝对不可以。

其次,看原大股东华润。其根本的利益诉求是谋求继续成为公司相对大股东,并获得在董事会相对多席位(目前在11人的万科董事会中占据3席,比按照持股比例多出1席)。其底线是:绝对不可以沦落为第三大股东,王石可走也可留。

再看,现在的第一大股东“宝能系”。其根本的利益诉求是谋求成为长期的财务投资者,甚至保留作为“秃鹫”的角色,如有乱局中短期获利的可能也不错。其底线是:万科股价绝不能大跌,确保保险系杠杆资金的安全,王石可走也可留。

最后,看“白衣骑士”深圳地铁集团。其根本的利益诉求是谋求成为国内一流房企的战略投资者。其底线是: 不能被踢出局,对王石的态度是“相互利益需要”,不排除在日后角力中发生改变,亦接受“可走可留”。

目前的四大利益主体中,深圳地铁集团还未入局,因此在董事会层面呈现三大派系:管理层、华润、宝能系。

猜想之一:修改重组预案

对于重大的资产重组,第一次董事会形成预案,并征求各股东意见。然后,再召开第二次董事会,形成确定的重组方案,并提交股东大会表决。

第一次、第二次董事会的间隔时间并不确定,要看重组的难度而定,按照市场案例来看,至少需要1-2个月时间。因此,可以预见的是,纵使万科管理层和华润吵翻天,但在6-8月里,他们还会反复坐在一起。

如果能够修改重组预案,达到多方一致妥协,则是万科乱局的最好结果。

按照原来预案,深圳地铁持股比为20.65%,“宝能系”被稀释到19.27%,华润被稀释到12.1%。华润与前两大股东持股比例差距较大,因此绝不会容忍。

那么,怎样的重组方案会有多赢的可能性呢?

不妨我们大胆猜想下:第一,向深圳地铁一家增发新股改变为向深圳地铁、华润两家增发;第二,深圳地铁多增发,华润少增发,确保增发后深圳地铁、华润、宝能系股权均在18%左右,形成新的力量均衡态势。

如此一来,万科管理层首先是赢家。管理层与深圳地铁作为一致行动人,如果再重新获得华润的信任,三派势力的持股量超过万科总股数的三分之一,事实上获得公司的控股权(可以否定任何不利于自己的提议),“门口野蛮人”的危机也自然化解。

其次,华润是赢家。前三大股东持股量基本持平,即使不合纵连横,华润的潜在势力也不容小觑。原因是华润的国资背景,而万科的中小股东中还有不少国资背景。例如中国证金、易方达瑞惠等“国家队”基金。有媒体测算,国家队共计占有万科约9.5%的股票,如此一来,如果华润联合国资战队,其在股东大会的势力是最大的。

再次,深圳地铁也是赢家,通过增发新股入股国内一流房企,持股量少点并不会介意。

最后,宝能系也是赢家,化解了与管理层尖锐对立的矛盾,有利于万科的股价,确保了资金安全。

修改重组预案,谋求华润的支持和理解,则获得股东大会的通过也就非常容易了。

猜想之二:预案被股东大会否决

如果不修改重组方案,第二次股东大会上的投票结果应该与第一次相同,即华润将投出3票否决票。

华润方面在第一次股东大会后公开表示:“如果万科不重新审视重组预案存在的问题,在未来的董事会或股东大会上提出相同的方案进行表决,华润将会继续投反对票,以维护全体股东和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当然,第一次股东大会后,投票结果引发了争论。争议的关键点是“独立董事”张利平的关联关系,算是投了弃权票,还是看作排除了他的表决权。

如果按照万科强调的排除他的表决权,直接就从11人的分母里剔除1人,董事会的分母就是10人,7票赞同、3票反对当算通过(超过三分之二)。如果按华润的说法,相当于弃权票,则11人投票,3票反对当算没有通过(不及三分之二)。目前双方分歧较大,从法理上,专家对万科的支持面较大。

但是,即使忽略这个争议,重组预案在股东大会上通过的难度也极大。

按照相关规定,股东大会投票,首先要登记获得参与投票的资格,如果是股东但没有登记,则不具备参与投票的资格。同时,A股和H股分别要满足三分之二的有资格投票人的“同意”才能通过。

参与股东大会投票,可以在网上,也可以在现场,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大型理财机构等股东会感兴趣,而小散户参与投票的比例则一向不高。

因此,就股东大会而言,只要登记参与投票的股东表决权数不足45%,华润(持股比例高于15%)自己就有可能否决预案。此外,华润还可以联合其他股东一起反对重组方案。

有媒体测算,目前“国家队”手中拥有约9.5%的万科股票。同为国资背景,如果华润联手国家队,重组方案被股东大会否决的概率就更大了。

猜想之三:华润和宝能联手

再从完全相反的角度猜测,如果重组预案顺利推出,并顺利地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完成交易后,深圳地铁集团、宝能系及华润占股比例分别为20.65%、19.27%、12.10%。也就是说,深圳地铁坐稳万科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然而,现任大股东宝能系及前任大股东华润会甘心相让吗?

既然万科管理层与深圳地铁集团成为一致行动人(股权总计约25%),那么势必把宝能系与华润推到一边,而二者持股总计将达到31.37%,距离相对控股(超过三分之一)比例不远。  

如果华润、宝能联手,双方只需要略微再增持一些股份,就可以相对控股,也使得万科多年来第一次拥有了实际控制人。届时万科的管理层、股东大会席位势必会受影响。

由于华润集团本身名下地产公司“华润置地”也是国内一流的地产商,万科新任董事长人选可能会从中产生,万科整个格局将为之一变。

如果局面一直不利于华润,则华润、宝能联手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此前,有媒体报道,华润董事长傅育宁早已将万科事件汇报给国资委,国资委原则上同意华润买下宝能系股份。虽然,华润对该报道表示了“否认”,但商业上讲,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诸事皆有可能。

本栏其他文章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期刊搜索
期数:
栏目:
作者:
标题:
全年订阅价格:¥88.00
从2021年开始,《理财周刊》全年12期,每月1日发行。付款成功后,您将获得《理财周刊》电子刊一年的阅读权限,包括新发行的杂志以及2015年后的往期杂志。《理财周刊》电子刊的阅读方式:《理财周刊》官方网站"www.moneyweekly.com.cn";搜索添加微信小程序“理财周刊杂志”。
全年订阅价格:¥300.00
《理财周刊》纸质杂志(公开订阅发行12期),邮发代号:4-866。
咨询电话:64759996(9: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