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何以一飞冲天
2016-04-08 | 作者: 邢 力 | 来源:
最近一块猪肉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生猪价格跨过历史高点,将何去何从?肉价又如何才能走出周期性波动的怪圈呢?
    

据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3月第3周,全国猪肉零售价格每公斤28.6元,同比上涨35.2%;活猪价格每公斤18.82元,同比上涨54.8%;仔猪价格每公斤40.68元,同比上涨101.3%。生猪价格创5年来历史高点,猴年里的“二师兄”出尽了风头,许多民众坦言:如今猪肉都快成“奢侈品”了。

肉价让人吃不消

据记者了解,在经历了多年连续亏损后,去年我国生猪价格进入新一轮上涨通道。3月份以来,各地猪价再次上涨,已突破2011年创下的19.6元/公斤的历史高点。

不少市民表示,肉价高得吓人,“钱袋子”吃不消。

“按照规律,春节过后一般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淡季,但今年年后猪价在高位企稳的基础上,却再次进入上升通道,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说。

一反常态的还有扭曲的猪价粮价比。山东畜牧协会秘书长曲绪仙说:“现在的猪粮价比是9:1左右,已经远超6:1的盈亏平衡点。今年的饲料价格比往年低15%?20%。以玉米为例,今年玉米每斤才8毛多钱,前两年这个价格都在1.2元左右。”

记者走访了上海一些菜场的猪肉摊位,发现在这些摊前购买猪肉的顾客并不多。一位摊主表示,“现在菜啊肉啊啥都贵,没办法,菜不能不吃,那就少吃点肉。”另一位前来购买猪肉的顾客表示,自己最爱吃肋排,但是35元一斤的价格也让他犹豫,因此只买了腔骨和肋骨都有的排骨肉,一斤便宜8元。

另外,记者在走访超市时还发现一个奇怪现象,相比本地猪肉,进口猪肉反而便宜一大截,如来自加拿大的猪肉肋排,仅售19.8元一斤,比本地的34.8元的肋排便宜了近一半。

生猪价格的持续上涨也自然影响到了下游餐饮行业的价格。许多店家的排骨饭套餐价格也在悄然上涨。即使还没有涨价的,往往一道菜里的猪肉数量也比以前少了。

为何突然暴涨?

许多人不禁要问,猪肉价格怎么就突然飞天了呢?是不是背后有人为炒作因素呢?

有专家认为,肉价上涨背后的确存在炒作因素。市场价格炒高之后,很多农民和饲养场不愿意出售活猪,想把猪养到150斤左右再出售,这是一种“惜售”的心理。在肉价上涨的时候,养猪场一般愿意拖后几日出栏,一方面可以增加毛猪的单重,一方面又因为价格上涨可以增加收入。因此,猪肉价格上涨也掺有人为的因素。

不过并不是任何时候肉价都能被炒作上去的,这一轮肉价上涨背后也有其他原因。

农业部相关人士表示,生猪存栏量低是造成猪价上涨的主要原因。“2014年下半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利润微薄导致生猪养殖纷纷减少。截至2016年2月,我国生猪存栏量为36671万头,较2013年高点的46856万头下降约21.7%,较2015年同期的38973万头下降约5.9%。”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也认为,目前猪肉价格的上涨确实是由于供应端的供给不足造成的。“2013年至2015年,连续3年整个行业处于亏损状态,造成了大量养猪场破产和退出,产能大幅下降;同时,由于环保的问题,从2014年初开始拆猪场,进一步造成产能不足。”

除了供应链的原因,还有一部分自然原因。去年12月,我国大部分地区遭遇“世纪寒潮”,温度大幅下降,造成仔猪腹泻严重,成活率比较低。这就影响春节以后的肥猪供应,一些屠宰企业甚至遭遇了“断档”,收不到猪。

另外,各地提高环保门槛,许多养殖户不达标,也造成了供应量的减少。

总体来看,供不应求依然是肉价上涨的根本原因。

未来走势如何?

那这波猪肉涨价潮何时是个头呢?未来肉价能否重新回落下去呢?

农业部畜牧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轮猪价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和补偿性特征。下半年生猪出栏量将逐步增加,肉价不会出现持续暴涨。

前不久,在各微信群里流传着一条3月25日储备肉投放的消息,5省投放总量在1.85万吨,但是至今没有得到证实。不论如何,猪肉价格并未得到控制,时至今日,依然维持在高位。

对此,冯永辉表示,即使消息为真,那么2万吨对于弥补猪肉市场的缺口来说依然太少了。“储备猪肉实际上是企业的库存,一般是4至6个月的轮储周期。今年的形势一直不好,所以企业并没有太多的储备,说白了就是没货,这也是为什么政府并没有大规模投放的原因。”

回头看3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猪粮比价进入黄色预警区域建议养殖场户勿过度补栏》,其中提到,截至3月9日,全国生猪平均出厂价格为每公斤18.62元,同比上涨52.8%;猪粮比价为9.13﹕1,已进入黄色预警区域。

“猪粮比价”是指活猪价格与玉米价格的比,它是衡量猪肉价格的一个重要指标。猪粮比价越高,说明养殖利润高,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也越高。同时,这也是政府进行猪肉价格调控的最主要参考因素。据了解,猪粮比价的绿色区域为5.5:1到8.5:1,而近期,生猪价格超过10元一斤,玉米的价格约9角一斤,猪粮比价已经超过10.5:1。

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将按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规定,适时启动调控预案,努力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在这份调控预案中规定,当猪粮比价处于黄色区域时,由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商,提出中央冻猪肉储备投放计划,由商务部牵头组织实施。

冯永辉介绍,现在供应端的补栏开始恢复,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据他预测,传递到终端的供应至少还要10个月以上。他预测,今年9月以后,可能会迎来一轮价格的下降。而詹家宝则认为,目前猪肉的价格基本已经达到一个历史高点了,但是他表示,此次的涨价与往年相比周期性不明显,其中可能有人为因素,因此无法预测后续价格的波动。

事实上,除了政府投放储备肉和养殖户的补栏之外,还有增加进口肉,对低保户、大学生等群体加大补贴等措施。但是,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应的调控政策出台。

国内猪肉不够,那能不能通过进口来弥补市场缺口呢?

事实上,如今进口猪肉价格确实便宜,几乎是国内的一半。但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填补中国的缺口,中国的猪肉市场是5000万吨的规模,而全球的猪肉贸易量才600万吨。虽然国家已经在提高进口肉的比例,1月份同比增加了66%,2月份同比增加了110%,但是依旧供不应求。

同时,在2013年至2015年猪肉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许多养殖场、屠宰场都处于亏损或薄利状态,这对于生猪市场是很大的打击。目前猪肉价格走高,以市场调节的方式刺激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也是好事。此时如果盲目进口,可能会进一步打击国内养殖户的积极性,短期内猪肉市场反而难以调节恢复。

养殖户陷入矛盾心理

如今肉价上涨,是不是国内养殖户的积极性真的提高了呢?

不见得。

“说句实话,行情真摸不着,别看现在这么好,差的时候我们都赔怕了,现在价格这么高我们也不敢轻易补栏。”一位生猪养殖户这样对记者表示。前年猪肉价格一路下滑,最低的时候生猪价格下滑到4元一斤,眼看着价格越跌越厉害,而生猪又到了出栏的时候,无奈之下他只好出栏。

正是由于猪肉价格走势难以捉摸,使得养猪变成了一项和炒股类似的高危投资活动,一不小心就会亏钱,所以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养殖户放弃养猪,外出打工去了。而继续从事生猪饲养工作的养殖户则处于很矛盾的心理状态,看到现在行情好,虽然很想补栏赚钱,又担心等生猪出栏的时候价格又跌了下去,到头来白忙活。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在环保高压下,粗放式不达标的养猪企业注定要退出养殖市场,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中,规模化、标准化、环保化养猪是趋势。现在一些大的资本也开始进入养猪业,散户养猪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一些散户受资金和成活率及人工费等方面的限制,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理性。

发展改革委提醒,猪粮比价处于较高水平,可能会引起养殖户过度补栏,导致生猪产能过度扩张,使生猪价格很快进入下跌通道,建议生猪养殖户理性判断生猪价格未来走势,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

如何摆脱猪肉价格怪圈?

生猪价格上涨——母猪存栏量增加——生猪供应量增加——生猪价格下跌——大量母猪淘汰——生猪供应量减少——生猪价格上涨……这是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一直难以跳出的周期性规律。据养殖户反映,近年来的“猪周期”波动程度更深。

梳理最近15年的猪价变化,大致有5个“猪周期”,基本是按照3?4年一个周期运行。从波峰来看,分别出现在2001、2004、2008、2011年和今年。于是“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就成了养殖户们的“魔咒”。

许多专家表示,应当理性看待此轮猪价波动。但对于散养户过多、调控不科学等加剧“猪周期”波动的因素,必须重视。

当规模化养殖占到市场的80%以上,“猪周期”振幅就会趋于平稳。而在国内,家庭散养等小规模生产仍占较大比例,容易造成“行情好时一哄而上、行情差时一哄而下”。数据统计显示,生猪出栏量每变动一个百分点,就将可能引起后期猪价六七个百分点的波动。

记者调查发现,美国、日本等国家猪肉价格波动较小,一个重要原因是根据国内消费量来确定生猪养殖量,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就能保持价格稳定。而目前我国供求不对接,容易导致猪价暴涨暴跌。再加上我国肉价调控有一个特点,即高价时介入,扶持生产;肉价大跌时,一些地方又放任,此类调控容易导致肉价波动。

破解“猪周期”,根子还在促进产业升级。专家表示,在扩大规模化、专业化、工厂化养殖的同时,今后国家应采取措施促进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生产。要扶持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用品牌引领畜牧业发展。

“生猪养殖要想稳步发展,没有准入门槛怎么行?”江西绿环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冬新认为,前几年养猪利润“高得离谱”,一头猪净赚八九百元,很多养殖户盲目扩大规模,一些社会资本也纷纷涌入养猪行业,造成猪价的“过山车”式波动,而且对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

在做“大”的同时,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也需做“强”。正邦集团董事长林印孙说,我国生猪养殖虽然体量占全球的50%以上,但饲养技术尤其是育种和防疫技术与国际上还是有很大差距。

可见,想要真正摆脱猪肉价格暴涨暴跌的“猪周期”,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栏其他文章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期刊搜索
期数:
栏目:
作者:
标题:
全年订阅价格:¥88.00
从2021年开始,《理财周刊》全年12期,每月1日发行。付款成功后,您将获得《理财周刊》电子刊一年的阅读权限,包括新发行的杂志以及2015年后的往期杂志。《理财周刊》电子刊的阅读方式:《理财周刊》官方网站"www.moneyweekly.com.cn";搜索添加微信小程序“理财周刊杂志”。
全年订阅价格:¥300.00
《理财周刊》纸质杂志(公开订阅发行12期),邮发代号:4-866。
咨询电话:64759996(9: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