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法
2016-04-01 | 作者: 邢 力 | 来源: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尤其是学习一些和日常生活、消费、工作、投资理财关系比较密切的经济法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权益和财富受到侵害的时候,予以有效的维护。
    

美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爱默生有句名言:“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义是财富。”这句话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法律在公平正义属性的表象内,所包裹的经济属性的内核。法律正是通过对权利义务的规定来进行财富的再次分配,从而最终实现相对的公平与正义。试想一下,当我们想到要拿起法律武器的时候。往往也是我们的权益和财富受到侵害的时候,而我们维权的目的和最终结果也是希望能通过法律重新调整原告与被告之间的财富关系,通过被告的经济赔偿来实现法律的权威与公正。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尤其是学习一些和我们日常生活、消费、工作、投资理财关系比较密切的经济法知识。

法律不应只写在纸上

当今中国,不仅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而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日益深人人心。然而毋庸讳言,在大多数普通公民的心目中,高高在上的法律却始终笼罩着一层神圣的光环,并因而总让人觉得可望而不可及。

所以,当人们因为一些日常琐事,诸如买到假冒伪劣商品、被拖欠正常的工资奖金、所购买的理财产品无法按期兑付、保险公司拒不理赔等问题时,虽然会郁闷,会愤怒,甚至会呐喊,但却不一定知道如何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许多普通老百姓看来,法律是挂在墙上的,写在纸上的,产生纠纷矛盾时拿出来吓唬别人的,而不是真正能维护自己权益的。在许多人眼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忍耐和任凭自己的性子和主观想法进行私了是解决矛盾的首选。这种情况在经济法领域尤其明显。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当下,从理财角度看,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学习法律、尊重法律,最终信赖法律。一方面,我们自己要懂法不犯法,不能突破法律红线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可能或已经被侵害的时候,也应该积极主动地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对自己权利的保护。

生活中处处都有经济法

在本期的封面文章中,我们无意于探讨多么艰深难懂的法理问题,也不想系统介绍经济法的相关理论知识,而是从生活实践出发,把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理财生活中最容易碰到的法律纠纷和背后所蕴含的经济法知识做一个普及工作。

比如在我们步入神圣的婚姻殿堂之前,就应该先了解一下《婚姻法》对结婚和离婚问题是怎么规定的,尤其是针对财产归属问题的相关规定,今后万一婚姻破碎时,可以避免自己的权益受到更大程度的侵害。

比如房产是普通老百姓最大的一项资产,房屋买卖也是我们一生最大的投资。在房产买卖过程中经常容易发生各种纠纷,涉及到的法律包括《物权法》、《民法通则》、《合同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担保法》等,事先了解这些法律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在房屋买卖时提前规避一些潜在的合同风险。

又如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是消费者,都可能遭遇消费欺诈,如何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有效维权也是我们要学习的法律知识。

再比如我们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签订投资理财相关合同文件时,可以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来护航。

保留证据最重要

要特别提醒的是,不管遭遇到哪类纠纷,第一时间保留相关证据永远是最重要的维权手段。上了法庭就要看证据,举证困难往往是维权失败的主要原因。

当我们购物时,一定要尽量要求商家开具正规发票,同时注意保存单据、商品宣传页和维权沟通记录等关键信息。当我们在日常工作时,也要保留好考勤卡、加班通知书或其他书面文字记录、工资单、工作交流中的电子邮件等证据。当我们买房或购买保险等各类理财产品时,也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文,如果看不懂的,应当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切不可光听对方的口头介绍和承诺,在没有仔细阅读书面合同条文的情况下,就草率签字。同时,这些合同以及对方的宣传单页也一定要保留好,如果可能的话,对口头承诺也要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保留证据,以便在出现纠纷时,能有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期刊搜索
期数:
栏目:
作者:
标题:
全年订阅价格:¥88.00
从2021年开始,《理财周刊》全年12期,每月1日发行。付款成功后,您将获得《理财周刊》电子刊一年的阅读权限,包括新发行的杂志以及2015年后的往期杂志。《理财周刊》电子刊的阅读方式:《理财周刊》官方网站"www.moneyweekly.com.cn";搜索添加微信小程序“理财周刊杂志”。
全年订阅价格:¥300.00
《理财周刊》纸质杂志(公开订阅发行12期),邮发代号:4-866。
咨询电话:64759996(9: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