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不够咋办?借
2015-01-23 | 作者: 张瑾 | 来源:
借助适当的金融工具“借钱”乐活生财,是一种高段位的理财技能。在投资、购房、买车、创业、消费等领域中,有很多实用的融资方法和工具,可以带给你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有句俗话:“无债一身轻。”老一辈人习惯于将债务与穷困、疾病、游手好闲联系在一起,大部分人听到“借钱”这两个字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回避。在不少人的字典里,负债几乎等同于一个绝对的贬义词。但事实上,借钱并没有那么可怕。

了解经济学或企业经营管理的人都知道,如果一家企业完全没有债务,那么,它的财务状况其实并不理想。因为毫无负债就等同于只可动用企业的自有资金,企业的发展局限及资金的周转压力便可想而知。反之,如果一家企业能得到银行的眷顾,甚至取得上市融资资格,在偿还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多地负债,同时将负债转换成增加收益的资本,就能借助银行、股民的资金成就公司更快的发展。

可以说,只有拥有合理资产结构、负债比例及相应偿债能力的公司,才是财务健康的公司。同样,合理借助适当的金融工具“借钱”乐活、生财,也是一种高段位的理财技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适度的房贷、车贷、信用卡透支,都属于良性负债。虽说有时需要为此付出一定的成本,但关键时刻的一笔融资对于我们的人生价值更大。而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可供我们日常生活、购物、旅行甚至投资时选用的“借钱”渠道也越来越多。学会在控制成本及风险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和使用我们的融资工具理性借钱举债,也是帮助我们提前实现生活梦想、扩大创造资产以及降低创业门槛的一种有效方式。

借钱乐活

说起借钱乐活,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的是一个美国老太太和一个中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各自谈论起自己生前的生活。美国老太太说,我早早地贷款买了房,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一辈子钱再买房。结果,美国老太太住了一辈子房,而中国老太太一辈子才住上房,足见中西方对于“借钱”的不同态度及不同的生活状态。

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下,最常见的基本生活模式是先进行积累,踏踏实实地筹集一定量的财富,然后再去买房、买车、旅行,并进行各种消费及投资。而另一种长期受到西方人青睐的“乐活”选择是,在具备一定基础的条件下,以举债的方式获得更多的资本金,提前消费,甚至“借鸡生蛋”。相较之下,后者似乎不够“踏实”,但如果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我们的生活质量无疑可以获得显著的提升。

具体而言,在信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购房、购车、购物甚至旅游、装修等等都可以通过借钱来提前实现,诸如信用卡免息、信用卡分期、银行消费贷款、汽车金融贷款、网络购物“白条”等更多的负债工具也在不断涌现,可供我们日常生活利用的空间也越来越大。以最为常见的信用卡消费为例,只要善用免息期,持卡人无需申请即可轻松提前消费,且无需为之承担任何利息,很适合在手中资金投入理财产品时应对日常花费。而对于有住房刚需及改善型需求的人群而言,高昂的房价常常会为购房及后续装修带来巨大的压力,部分购房者甚至为此不得已放弃购房计划。但借助住房贷款及装修消费贷款的“回春”,这部分购房者就能获得更宽泛的选择及可能……虽说“寅吃卯粮”确实是一种对未来的透支,但是在合理的范围适度地进行提前消费,无疑能让我们提前享受生活的美好,获得更有质量的人生。另一方面,这样的适度举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我们积极工作、奋斗的动力。

借钱生钱

除了在面临资金短缺时适度“借钱乐活”,有时候,“借鸡生蛋”,用别人的钱来赚钱,也是一种高段位的理财技能。一般而言,我们并不建议投资者大量举债进行风险投资,因为大手笔的借钱投资常常会对投资心态产生不利的影响,促成错误的决策。不过,一些市场现有的负债投资工具也不应当完全被忽视。在投资或创业机会来临时,恰当利用合适的负债工具,也能充分激发投资的杠杆效应,大幅提升资金回报率。

举例而言,拥有资深投资经历、较高风险承受能力及较好经济实力的投资者,可以在市场出现投资机会时选择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业务以及分级基金等工具实现证券投资的“借鸡生蛋”;而对于初出茅庐但手握优秀产品设计及市场规划的创业者来说,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甚至P2P 借贷的有效利用也都为“以小博大”的财富创造提供了可能。

有人说,会借力使力的物理学家发明了滑轮,人们用一半的力气即可提起同样的重物;而会借钱生钱的人,距离财富也会更近些。人生的初级阶段是为钱而打工,但人生的高级阶段是让自己的钱及别人的钱为你赚钱。因为在这样的“滑轮效应”下,你的成功就不再局限于你有限的资本。如果从投资理财的角度来评判,假设你获得的资产回报率高于融资成本,那么这笔借贷就是一笔好买卖。

学会借钱

可以说,“花明天的钱,享受当下乐活”以及“用别人的钱生财,借鸡生蛋”,是借钱举债的最核心的魅力。合理的借钱举债是我们提前实现生活梦想、扩大创造资产以及降低创业门槛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如何“借钱”也颇有讲究,如果没有算清实际借款成本就糊涂借款,因为急于“一步到位”而承担超出承受能力的巨大还款压力,反而得不偿失。

无论因何借钱,找准合适的渠道,谨慎评估自己是否有与借款金额相匹配的偿还能力、自己手中因此“省下”的钱是不是有更高效益的去处,同时将风险控制在自身或家庭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都是理性借贷的重中之重。在西方,银行审核借款资格的依据标准是:每月还款一般不高于借款人或借款人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不论是贷款买房还是买车,都必须满足每月收入扣除支出仍有结余的条件,而贷款年限、贷款成数以及结余多少等,则需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而定。推及国内,也有银行理财专家建议,偿还能力评估可根据家庭的资产负债比率(即家庭债务与家庭资产之比)及每月还贷比(即每月还贷额与家庭月收入之比)进行判定,若两个指标均在50%以下是较为安全的,如果保守一些,则可将上述两个指标控制在30%左右,同时预留一部分高流动性资产。

在大部分情况下,最聪明的借款原则是:利率高的贷款尽量不借,要借也尽量只借短期;利率低的贷款尽可能地利用,但不单纯为了借钱而借钱,为负债而负债。最需要借贷的时候应该是机会到来的时候。在风险可控的状态下理性融资,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大胆出手。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期刊搜索
期数:
栏目:
作者:
标题:
全年订阅价格:¥88.00
从2021年开始,《理财周刊》全年12期,每月1日发行。付款成功后,您将获得《理财周刊》电子刊一年的阅读权限,包括新发行的杂志以及2015年后的往期杂志。《理财周刊》电子刊的阅读方式:《理财周刊》官方网站"www.moneyweekly.com.cn";搜索添加微信小程序“理财周刊杂志”。
全年订阅价格:¥300.00
《理财周刊》纸质杂志(公开订阅发行12期),邮发代号:4-866。
咨询电话:64759996(9: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