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大战为何硝烟四起
2014-11-28 | 作者: 邢力 | 来源: 理财周刊
面对央行突如其来的非对称降息,各家银行所展示出的应对策略有着天壤之别,有的银行开始担心存款将会快速流失,有的银行却抓住机遇,借力一炮而红……没错,银行业的天空开始变了,史上最惨烈的吸储战争已经悄然开打……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降息,叫降息政策出台后,市场利率反而上升了……”这是最近在网上流行的一个逗比段子,它所指的正是早已无人不知且影响深远的央行非对称降息。

11 月21 日晚间,央行发布公告称,从11 月22 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1 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 个百分点至5.6%;1 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 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不再公布5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

银行众生相:三大梯队泾渭分明

央行短短几百字的通知,顿时令存款市场硝烟四起,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挂出存款最新定价,于是中国金融史上最奇葩的一幕发生了:人人都说降息了,我却眼见升息了!

人们很快发现,由于央行在降息的同时扩大了存款利率的上浮空间,导致不同银行的应对策略截然不同。从总体上看,各家银行的应对策略可以很明显地分成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以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外加招商银行为代表的“保守梯队”,存款利率上浮均小于或等于1.1倍基准利率,在各期限利率上均达成完全一致,似乎早有默契。

第二梯队由浦发、兴业、民生、光大、中信、华夏等股份制银行组成,这些银行的各档次利率呈现出百花齐放、各领风骚的局面,其中中信和华夏的利率上浮比例最高。

最为激进的第三梯队则以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恒丰银行等城商行为代表,大多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其中南京银行表现特别突出,不但保留了5 年期存款,还把利率一下子提高到了5.4%!

显然,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各家银行的应对策略很明显地和它们的知名度及规模成反比:知名度越高、规模越大的银行,存款利率的定价就越低。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家国有银行上海分行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降息后,贷款利率降了,而存款利率如果不变的话,对银行的息差会有很大影响。但城商行的存款相对较少,压力不会这么明显,所以它们更愿以更高的利率来吸引储户。

与说话“酸溜溜”的国有银行工作人员相比,另一位城商行员工则说得更直白:“如果人家银行把利率一浮到顶,你的利率却扭扭捏捏不肯上浮到顶,虽然利润率是保住了,但存款也会流失的。”面对突如其来的降息,之所以城商行跟进速度最快,并不是因为存款压力比较小,而是因为利率市场化对城商行的冲击更大,或者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城商行一直是银行业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如果城商行再不抓住机会的话,就更难以实现对国有大银行的“逆袭”了。

之所以城商行与五大行此次应对降息的策略大相径庭,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城商行的贷款端主要以中小微企业为主,银行的议价能力更强,贷款利率相对更高,所以对城商行来说,即便存款利率上浮到顶,依然有利可图。它们最担心的不是存贷差缩小,而是存款流失以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反的是,五大行的对公存款占比较高,零售这一块相对较少。对公存款一般金额较大,大多采取协议存款模式,对利率最敏感的是针对普通公众的零售存款这一块。从贷款端来看,五大行相当一部分贷款投向了利率较低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利率较高的中小微企业贷款相对较少,这也就决定了五大行的存贷差压缩空间比城商行更小。因此,在“保存款”还是“保利润”的两难选择上,五大行会更倾向于保住后者,并希望依靠自己的网点优势和品牌溢价来争夺客户。

拿什么留住你,终将逝去的存款

然而,光靠网点优势和品牌溢价,真能挽留住终将逝去的存款吗?

与银行高层所体现出的淡定不同,有着巨大吸储指标压力的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支行基层员工们则心急如焚。有一家国有银行的员工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诉苦:“我们银行的利率一点不给力,你说我该怎么向我们的客户解释呢?有什么好办法才能留住客户不把存款转到别家银行呢?你说我们怎么办才好呢?”对此,记者也只能无可奈何地两手一摊。

事实上,作为一种最为保守的理财方式,银行存款与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或其他互联网金融产品相比,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不管其他理财产品的风险有多低,都不可能做到100%的安全性。尽管我国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尚未推出,但银行背后实际上却有政府信用作背书,当下的银行存款依然具有100%的安全性。如果说其他理财产品除了收益高低之外,还要考虑到风险系数不同的因素,那对银行存款来说,则只要考虑收益率,无需考虑安全性。因此摆在储户面前的其实是一道非常简单的选择题:哪家银行给出的利率高,我就去哪家银行存款!

所以,对那些利率明显偏低的银行来说,存款流失将是难以避免的。

换个角度看,如果将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宽简单地视作付息成本的上升,那一定会得出商业银行都会视之为洪水猛兽的结论。但如果将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宽理解为增加商业银行的竞争手段,就可以理解很多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对利率市场化的欢迎。因为相对而言,它们吸收存款的难度较大,存贷比一直居高不下,如果能够凭借灵活的定价,将能够从大行手里争取更多的客户和存款,以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随着各项金融产品的丰富和居民理财意识的不断提升,负债成本的上升将是大势所趋。过于强调存款成本的控制,必将造成客户流失和市场份额的缩水。

向中小银行学习

在这场硝烟弥漫的吸储大战中,除了经营理念和存贷款结构不同导致的利率政策差异外,各家银行所体现出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市场化水平也有着天壤之别。这从央行降息通知发出后,各家银行不同的反应速度上就能看出。

有的银行周末无人值班,从总行到分行再到支行,各级银行间信息传递不畅,对于利率变动情况没有明确说法,以至于许多银行基层工作人员面对储户的存款业务不知道应该给出什么样的利率。

但也有一些银行,央行降息消息传出后的当晚就制订了应对策略,并迅速传达给了所有分行和支行。同时在当晚就更新了银行的网站信息,并主动向各大媒体发布了自己的最新利率。

其中名不见经传的南京银行的市场化思维尤其值得肯定,不仅仅它所给出的各档次利率最为给力,而且在央行宣布降息后的第二天,南京银行就迅速在《新民晚报》、《新闻晨报》等诸多地方主流报刊的头版刊登广告:“南京银行五年定期储蓄利率5.4%!其余各期限定期及活期利率全面上浮20%。”一时之间,南京银行声名鹊起,许多人都在询问身边最近的南京银行营业网点在哪里……

由此可见,想要留住存款,财大气粗的大银行真的要好好向灵活机动的有着强烈市场化思维的中小银行学习了。

市场化博弈将呈现拉锯战

自从央行2013 年7 月20 日起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就只剩放开存款利率的“临门一脚”。

而央行此次利率调整,是继2012 年6 月8 日之后第二次调整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这是对11 月19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的落实。央行上调了存款上浮区间,简化了利率档次,实质上是把更多期限的利率定价权交给了市场,由金融机构根据自己的竞争策略、负债成本、存款结构、客户定位来决定存款的利率。

从目前商业银行的反应来看,此次央行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在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看来,存款利率放宽浮动区间,利率市场化还剩下最后的一公里。乐观来看,中国在2016 年之前就能完成宏观政策层面的利率市场化。

换句话说,眼下银行之间的吸储博弈大战才刚刚开打,城商行们拔得头筹并不代表着它们就将笑到最后。因为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各家银行都将使出浑身解数,以在这场乱战中保全自己的实力。

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到,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不同银行的定价差异会更加明显,其变化也将越来越频繁,最终将呈现出一场拉锯战。这场大混战中的参与方都不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真正的赢家将是所有的储户。

银行到底该怎么办

在这场战争中,除了储户会获利外,所有投资者也将获利。

最近一年,传统银行业的日子开始变得没以前那么舒坦了。一是由于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二是由于金融业对民资开放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大肆搅局。在这样的金融环境下,老百姓可以选择的理财方式越来越多。尽管余额宝的收益率在过去半年中节节下降,但余额宝过去一年的实际年收益率还是超过了4.5%,比3 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还要高!

所以今天银行存款的竞争对手早已不再是其他银行的存款利率,而是包括余额宝、P2P 等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创新理财产品。由于过去存款利率受到限制,为了应对挑战,各大银行不得不发行利率明显高于同期限存款1~3 个百分点的银行理财产品来留住资金。而从各大银行在降息后最新发行的各类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来看,也和存款利率一样,出现了“名降实升”的有趣局面。不少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甚至比以前还要高,比如南京银行推出的几款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均在6%以上。

说到底,利率市场化的大门已经徐徐打开,各家银行唯有提高存款利率,才能尽可能维系存款、减少储户流失。

而面对存贷差的缩小和利润率的下降,商业银行必须主动摆脱依靠存贷差作为利润主要来源的固有模式,积极拓展包括中间业务在内的多种渠道,通过更优质化的、更具差异性的服务来留住客户。

本栏其他文章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期刊搜索
期数:
栏目:
作者:
标题:
全年订阅价格:¥88.00
从2021年开始,《理财周刊》全年12期,每月1日发行。付款成功后,您将获得《理财周刊》电子刊一年的阅读权限,包括新发行的杂志以及2015年后的往期杂志。《理财周刊》电子刊的阅读方式:《理财周刊》官方网站"www.moneyweekly.com.cn";搜索添加微信小程序“理财周刊杂志”。
全年订阅价格:¥300.00
《理财周刊》纸质杂志(公开订阅发行12期),邮发代号:4-866。
咨询电话:64759996(9: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