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牛股
2014-08-22 | 作者: 刘畅 | 来源: 理财周刊
7 月22 日以来,上证综指连续放量上涨,大盘反弹幅度达9.3%。牛市虽不会一蹴而就,但是,投资者目前至少应该是做好准备的时候了。为此,我们深入梳理过去15年来的A股历史,挖掘当年涨幅最高牛股的内在逻辑,为你今后的投资助一臂之力。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股市何尝不是如此,选对牛股,少奋斗十年!

7 月22 日以来,上证综指连续放量上涨,被业内认为是“2010 年从来最不同寻常的一次反弹”。截至8 20 日,上证综指收于2240 点,本轮大盘反弹幅度达9.3%。与此同时,“牛市”呼声四起。虽然,牛市的来临不会一蹴而就,但是,投资者至少目前是应该做好准备的时候了。为此,我们深入梳理过去15 年来的A 股历史,挖掘当年涨幅最高牛股的内在逻辑,为你今后的投资助一臂之力。

1999 年至2013 年,这15 年内,上证指数从2000 点冲上6000 点,又回落到2000点。在此期间,人们曾经等待,曾经狂热,曾经恐惧,最后再回归到等待。然而,在这个看似轮回的过程中却造就了无数的牛股。

综观过去15 年,这些我们曾经追过的牛股,在某种角度上也是与我们自己的人性弱点对抗的过程。不过,说到底,“投资”是一种能力,只有具有这种能力的人才能从股市中赚钱。梳理15年牛股的历史,正是为了获得这种能力。


牛股究竟有多“牛”

从历年的最高涨幅个股来看,深市明显多于沪市。15 年来,有11 年涨幅最高个股出自深市,出自沪市的只有3 年。此外,2013 年的网宿科技开了先河,首只创业板股票成为A 股全年涨幅最大的牛股。

从涨幅来看,每年牛股的表现差距非常大,2001 年的PT 农商社和2002 年的ST 厦新,涨幅均没有超过100%,而15 年来涨幅最高的顺发恒业,上市当年涨幅达到惊人的2152.6%。另外,如果做一个简单的排序,15 只牛股年涨幅的中位数是404%,也就是说年涨幅超过4 倍和在4 倍以下的各有7只。

这些牛股为何如此“牛气冲天”呢?分析显示,15 只年度涨幅最高的个股中,8 只涉及借壳上市和重大资产重组,5只源于公司业绩大幅增长,还有亿安科技、银广夏两只股票的股价与庄家操纵以及财务作假有关。

从时间上看,大部分牛股都是昙花一现,在一年内爆发后迅速回落。其中像韶钢松山、天威保变,如今不是巨亏就是徘徊在退市的边缘,甚至不乏像ST 盐湖那样已经合并退市的牛股。


牛股带有时代烙印

牛股的诞生虽然与上市公司本身有较大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个牛股身上都或多或少反映了当时经济的起伏和变化。

1999 年至2002 年的4 年间,正是中国股市逐渐完善规范制度的时期,尽管这段时期“妖股”遍地,但随着庄股亿安科技被重罚、银广夏造假被曝光,市场炒作之风已经有所收敛,牛股的涨幅也大大缩水。

2003 年至2005 年,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周期性行业的春天到来,这期间的牛股多为钢铁、机械、石油等绩优蓝筹股。

2006 年至2009 年,市场经历了“牛熊”转换以及随后的大反弹,投资者对大消费板块热情有加,其代表是医药行业,此外券商、房地产行业也牛股频出。值得一提的是,15年来两只最牛的股票都出自这一时期,一只是诞生在2007年“牛市之年”的仁和药业,年涨幅超过16 倍;另一只是出自2009 年“反弹之年”的顺发恒业,年涨幅超过21 倍。

2010 年以来,股指窄幅震荡,信息技术方面的个股表现突出,华数传媒与网宿科技成为最近两年牛股代表。

此外,牛股的涨势也与同年大盘的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牛股涨幅未到100%2001 2002 年,上证指数均有超过15%的跌幅;而牛股涨幅超过16 倍的2007 年与2009 年,上证指数也分别走出上涨96%79.98%的牛市行情。

从行业上看,近15 年来房地产行业出牛股最多,共有泛海建设、顺发恒业和新华联3 只,这与这些年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也相吻合。


未来牛股在哪里

股神巴菲特认为,决定股市涨跌最重要的因素是利率水平。2014 年以来,国务院出台“新金融十条”、“国十条”等多项措施,向中国经济的顽症“融资难、融资贵”开刀。降低当前社会实际的融资成本正成为本轮经济改革的突破口之一。此外,中国经济正在“软着陆”的过程之中,证券市场改革也连出重拳。种种迹象表明,多年来阻碍A 股裹足不前的不利因素正在一一化解。

在此背景下,从7 月下旬起,A 股出现了久违的牛气,上证指数从2049 点起步,在20 个交易日内携巨量快速上涨了180 点。

牛市也许不会马上到来,但熊市向牛市的转换则越来越清晰。那么,未来的牛股又会潜藏在哪里呢?

首先,ST 股仍有可能“乌鸦变凤凰”。尽管多数ST 股业绩不佳,且面临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的高压,但这并不妨碍机构或上市公司豪赌ST 股。统计显示,多只ST 股中都出现了基金、券商、民间投资机构以及超级“牛散”的身影。尤其是今年IPO 再度开闸以来,为了减轻市场压力,决策层规定年内上市企业数量限制在百家左右,而目前排队IPO的企业众多,于是“借壳”市场更为火爆。

其次,行业变革中永远蕴含巨大的投资机会。国外经验表明,经济转型期资本市场的共同特征是,代表转型大方向的新兴产业均获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同样道理,中国也会有相当一部分产业会在转型时期获得超常发展。比如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工业板块和互联网金融、养老服务、文化传媒等新兴服务业板块。

此外,国企改革也有可能是未来诞生大牛股的领域。国企改革是本轮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从各地出台的方案中可以归纳一点:未来3~5 年内,大量竞争类的国企将实现整体上市。目前,在各地的国资平台上都有大量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将成为重要的整合对象。

本栏其他文章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期刊搜索
期数:
栏目:
作者:
标题:
全年订阅价格:¥88.00
从2021年开始,《理财周刊》全年12期,每月1日发行。付款成功后,您将获得《理财周刊》电子刊一年的阅读权限,包括新发行的杂志以及2015年后的往期杂志。《理财周刊》电子刊的阅读方式:《理财周刊》官方网站"www.moneyweekly.com.cn";搜索添加微信小程序“理财周刊杂志”。
全年订阅价格:¥300.00
《理财周刊》纸质杂志(公开订阅发行12期),邮发代号:4-866。
咨询电话:64759996(9: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