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频道
2014-06-06 | 作者: | 来源:
券商负面评级又何妨?

券商报告评级分为“买入、增持、中性、减持、卖出”,通常只会出现前三种评级,后二则几乎绝迹江湖。在讲求以“和”为贵的儒家文化社会中,券商既不愿意得罪“客户”,也不愿意得罪上市公司,因而躺枪的只能是那些在网上浏览免费报告的投资者。

不过,显然也有券商研究员不再愿意充当“和事佬”角色。日前光大证券对伊利股份发布了首份“卖出”评级报告,使得伊利股价盘中放量大跌。这使人不免猜想,难道这份报告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历来业绩下滑的上市公司很多,减持或者卖出报告却很少,充其量出个中性评级,保全了上市公司的面子,券商也聊表维护职业操守的“心意”,如此奇葩的现象耐人寻味。

在笔者看来,光大开了“卖出”评级报告的先河并不是一件坏事,在讲求诚信和守信的证券市场内,容不得半点的人情和包庇。本着严谨务实的职业精神,就该用犀利的眼光去发现上市公司发展的不足,给予投资者以警示,而不是一味的锦上添花粉饰业绩,故意忽视那些公司运营和成长的缺陷。作为投资者希望发布“卖出”评级报告成为一种常态,而不仅仅是一则引爆热点的社会新闻。

北京 林磊


“众筹”监管和自制不可缺

周刊667期《封面文章》,集中介绍了目前非常流行的“众筹”,看了非常收益。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众筹”是个好玩、又有一定理财投资功能的品种,同时也是一些创业者实施理想的途径。不过,同任何投资一样,“众筹”同样存在着鱼目混珠的混乱现象,笔者认为这丝毫不奇怪,关键是监管要到位,玩也要玩得有规矩。监管部门不妨参考国外监管经验,尽快出台“众筹”融资的监管制度。

当然,作为广大投资者或者说玩家,自己也要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笔者的建议是,首先不要把它当成主要投资品种,而是以“玩”的心态参与。以少量的资金、分散的形式参与。其次,多了解一些融资人信用和融资项目的可靠性与可行性,不要被高回报诱惑。最后,找一些可靠的,有信誉和知名度,管理规范的网站参与。总之,作为新形式的“众筹”融资,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创业者,帮助和爱护的同时,尽量使之规范化,让它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投资渠道。

上海陈 东亮


“限降令”有无必要

只允许“涨”不允许“跌”,或者只限“涨”不限“跌”,历来都是奇葩的非市场现象。周刊667期《“限降令”救得了楼市吗》全面剖析了“限降令”会对各方造成的消极影响。那么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如此耐人寻味的政策对楼市发展有利还是有弊?

@潘石屹:如果有人人为限降价,为某些人谋利,这就是欺行霸市,这就是耍流氓。

@奋壹:“限购令”还没取消,又来了“限降令”!知道房价为什么总是降不下来了吧?

@柠檬沈毅:一群人都想着房价暴跌,但是房价暴涨时我们顶多是买不起房子,如果房价暴跌,我们可能连青菜都买不起。房价暴跌会引起严重通货膨胀,国家经济会收到很大的伤害。你们想过没?与其说希望房价跌,还不如希望工资涨。

@什么的沙茶酱:假如“限降令”真的推出,从任何角度都没必要再为政策制定者洗白了,一方面引起民愤政府颜面扫地,另一方面房产商也要骂娘,想降价的受限制,不想降价的也要被迫降价。

@贾康:我认为应该先充分考虑取消“限购”,如是市场公平竞争,“限降价”不合逻辑。

@新浪房产:限降令和限涨令至少带来四个方面的负面作用:一、扭曲市场,破坏价格形成机制,面包短缺时,不能涨价;面包积压时,不允许降价。这样的面粉商,是不是太霸道了?二、设立价格审批涉嫌寻租;三、涉嫌为官员出货“托市”;四、引发民众普遍反感。

整理 本刊实习生 刘昕

 

    

券商负面评级又何妨?

券商报告评级分为“买入、增持、中性、减持、卖出”,通常只会出现前三种评级,后二则几乎绝迹江湖。在讲求以“和”为贵的儒家文化社会中,券商既不愿意得罪“客户”,也不愿意得罪上市公司,因而躺枪的只能是那些在网上浏览免费报告的投资者。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期刊搜索
期数:
栏目:
作者:
标题:
全年订阅价格:¥88.00
从2021年开始,《理财周刊》全年12期,每月1日发行。付款成功后,您将获得《理财周刊》电子刊一年的阅读权限,包括新发行的杂志以及2015年后的往期杂志。《理财周刊》电子刊的阅读方式:《理财周刊》官方网站"www.moneyweekly.com.cn";搜索添加微信小程序“理财周刊杂志”。
全年订阅价格:¥300.00
《理财周刊》纸质杂志(公开订阅发行12期),邮发代号:4-866。
咨询电话:64759996(9: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