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缴社保有取舍,应保证年限还是保证缴纳金额?
www.moneyweekly.com.cn   2025-02-21   来源:理财周刊

在缴纳社保这件事上,不少人对这样一个问题感到纠结:如果条件有限,要有所取舍,到底是保证缴纳年限够长,还是保证缴纳金额足额?

对普通在职员工而言,他们在选择方面的自主权相对有限,因为其社保的缴费基数通常取决于工资水平,工资高则基数高,反之则低;缴费年限又与签署的劳动合同期限相关。

而灵活就业者不受固定单位与工资体系限制,在社保缴费基数上有很大自由度,可在社会平均工资的60%到300%间自由选择。

常规来说,社保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最理想的结果当然是同时保证长缴多缴,但若万不得已,只能保一个,那么就优先保证年限足够长,理由有二。

年限够了才能领取养老金

想要领取养老金,首先得缴够最低的社保年限后才能领。

随着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关于社保最低缴费年限的规定也有了新的调整:自2030年起,这一年限将从目前的15年逐步提升至20年,具体为每年增加6个月。

在2029年12月31日前,职工按月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还是15年。从2030年1月1日起,就按照每年提高6个月的节奏,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15年逐步提高到20年。

对于80后、90后和00后的就业者主力而言,领取退休金的最低缴费年限大概率会是20年,如果能够尽早满足这一条件,无疑会让自己在养老问题上更加安心。

养老金计算逻辑中,年限是“放大器”

1992年前没有参加过工作的人,他们的养老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前者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社会统筹部分,后者就是进入自己个人账户存起来的钱。那么,想要更好地享受到社会福利,关键就看基础养老金部分是如何计算的。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在这个公式中,退休时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对同一地区的退休人员是统一的,而其中的两个关键变量分别是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和缴费年限。本人平均缴费指数虽然与社保缴纳金额相关——社保缴纳金额越高,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也就越高,但是这个指数还要与社会平均工资进行平均值计算。

为了便于理解,省略过程,直接说结论:如果每年以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社保,在核定养老金时既不会吃亏也不会占便宜;若按照最低标准,即社会平均工资的60%缴纳社保,基础养老金是按照80%的标准发;要是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两倍缴纳社保,基础养老金则是 1.5 倍发放;按三倍顶格缴纳的话,也就按两倍发。

反观缴费年限,它在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中是作为乘数存在的,对基础养老金的影响是直接且呈线性关系的,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就越高。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方式相对简单,即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余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固定,社保缴费金额越高,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越多,那么每个月能领取的退休金越多。但这部分资金归根结底还是属于自己的。因此,如果个人具备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力,那么钱存在社保个人账户里还是存在其他地方,都是一样的。

综合以上,如果一定要有取舍,保缴纳期限比较重要。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