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证金融放大招 推出市场化转融资业务 券商融资成本有望下降?
www.moneyweekly.com.cn   2021-07-01   券商中国

券商借钱成本未来会更低吗?

6月30日晚,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金融”)表示,正在推进优化转融资业务,将原“固定期限、固定费率”改为实行市场化的竞价交易机制。下一步中证金融将做好业务规则和技术系统等各项准备。

据了解,中证金融率先在科创板、创业板实施了市场化转融券约定申报,市场化程度明显更高。中证金融数据显示,转融券余额持续上升,5月达到1584.32亿元,而转融资余额为841.20亿元。

受访券商人士表示,转融资业务市场化大势所趋,该业务对于券商而言是融资渠道之一,如今券商融资渠道已比以往更为多元,未来会关注转融资业务的融资费率能否有吸引力。

将市场化推向转融资业务

6月30日晚,中证金融公告称,为更好服务证券公司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优化完善转融通制度,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正在推进优化转融资业务,将原“固定期限、固定费率”改为实行市场化的竞价交易机制。

中证金融谈到,目前,转融资业务仍然沿用“固定期限、固定费率”的交易方式,期限不够灵活,费率调整存在一定滞后性,难以适应证券公司多样化、差异化的融资需求,有必要改革完善。

改革后,转融资业务将采取“灵活期限、竞价费率”的交易方式,证券公司可以在法定期限范围内灵活确定资金具体使用期限,并在中证金融公布的转融资费率下限基础上自主灵活报价,通过竞价方式达成转融资交易。

对此,华南一家大型券商两融业务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市场化本是大势所趋。“注册制下科创板与创业板的股票,转融券业务已经在做市场化约定申报了,这次是将市场化推广到转融资业务。”

据了解,相比转融资业务,转融券业务此前率先在科创板、创业板实施了市场化转融券约定申报,借贷双方可以灵活协商期限和费率,转融券业务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融券和转融券余额稳步增长。

根据中证金融官网数据,转融券余额逐年上升,今年5月达到1584.32亿元;而转融资余额在2015年曾达到高峰,突破千亿,今年5月为841.20亿元。

从交易数据来看,转融资业务与转融通业务的规模也相差较大。转融券交易金额从2019年开始迅速增长,今年5月为1618.11亿元。转融资交易金额规模较小,今年5月为206.9亿元。

券商更关注费率能否具有吸引力

“在市场行情火热的时候,证券公司比较缺钱才会启用转融资业务。现在券商融资渠道十分丰富,基本上没有缺钱情况。”前述大型券商两融人士谈到。

业内人士指出,中证金融此举有可能会提升券商通过转融资业务融资的积极性,券商更关心中证金融未来的利率能否有竞争力。

近年来,转融资费率持续下降。据中证金融官网,从2017-2020年历年6月末最后一个交易日的7天期转融资费率来看,依次为5.6%、5.6%、4.8%、3%。截至今年6月30日,182天期费率为2.5%,91天期费率2.8%,28天期费率2.9%,14天期和7天期费率均为3%。

“(中证金融转融资业务)对券商来说未必是很有竞争力的渠道,他们的融资利率会比银行更便宜吗?”前述两融人士提出疑问。他还表示,此前通过转融资业务融资还有约束条件,比如固定期限,还需要交保证金,算下来综合成本不低,“而银行的利率低,还不需要担保品,券商凭着纯信用借钱就可以了。”在他看来,券商把中证金融转融资业务作为一个应急融资渠道。

从转融资交易金额的历史数据来看,交易金额较高的月份集中在2013年。业内人士分析称,彼时上市的券商还不多,融资渠道有限;两融业务在2012-2013年正处于发展初期,券商有较大的融资需求。

该名两融人士谈到,自经历2015年以后,很多券商吸取教训在大行情来之前会通过定增、配股、发债等方式加大资金储备,“等行情来了再去找钱,就是临时抱佛脚了。”

如今,上市券商数量增加,“补血”不停歇。去年至今,已有10家上市券商通过定增补充资本金,比如海通证券定增200亿,国信证券定增融资150亿,天风证券81.8亿,西部证券75亿。此外,国海证券、东兴证券等也计划定增。

两融业务如今已成为券商重要利润增长点,截至6月29日,两融规模已经达到1.78万亿,创出2015年7月7日以来新高。从定增募投项目来看,资本中介业务已是很多券商的重要“补血”内容了。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