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带来新机会 股市宝藏等你挖 | 封面文章 | 第293期
2006-12-08

当股改寻宝游戏基本结束之后,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寻宝机会。2007年,上市公司将采取新的财务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改变了老准则的一些传统计量方式,如投资性房地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将使一些公司资产增值的部分得以体现,财富宝藏即将显露。

最简单的就是最有效的 | 专栏 | 第292期
2006-12-01

股市正在加速上冲,俗话说高处不胜寒,这股票是不是越来越难做了呢?事实并非如此。令人可喜的是,中国股市正在逐渐遵循股神巴菲特的投资格言“最简单的就是最有效的”,稳步向前。

跑赢牛市 | 封面文章 | 第291期
2006-11-24

2006年,在股改政策的推动下,股市终于走出了熊市阴霾,踏上了牛市的征程。展望2007年,股市走牛的因素依然存在,但在操作上难度提高。只有在认清牛市的本质,把握住牛市的脉络的基础上,才能在牛市中取得应有的收益。 

开放外资银行将带来什么 | 专家视点 | 第290期
2006-11-17

中国银行业即将迎来全面开放,从12月11日起,外资银行中的法人银行(即在国内注册者)将可全面从事人民币业务和银行卡业务,外资银行分行也可吸收境内居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的人民币定期存款。这一重大举措对中国金融业、特别是资本市场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央企特殊化可以休矣 | 专栏 | 第289期
2006-11-10

中石化旗下3家上市公司(S上石化、S仪化和S江钻)股改方案悉数被小股东否决,而股改至今,被否公司总共才17家,央企竟占了9家,比例超过一半,央企在中国股民心目中的印象,由此可见一斑。

“大盘股时代”不赚钱何用 | 专家视点 | 第288期
2006-11-03

近期股市在中国石化、宝钢股份等大盘权重股的带领下接连创出新高,市场乐观情绪四溢,媒体评论的主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工行的上市改变了A股市场的格局,市场已迈入大盘股时代;二是认为在大盘股的带领下指数很快就能冲击2000点。

业绩牛市来了 | 封面文章 | 第287期
2006-10-27

经历了股改行情,中国股市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股市要上涨,一要靠业绩,二要靠资金。没有业绩支撑,光靠资金推动只能制造泡沫。而根据三季报的数据,上市公司的业绩仍然保持着较快增长的态势,在资金的配合下,业绩牛市完全值得期待。

从“掏空”到“注入”的转变 | 专栏 | 第286期
2006-10-20

随着对大股东清欠日益严厉,包括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央行、公安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在内的7个重量级部委,合力围剿大股东占款,中国股市的这一顽症将得到根本治理;与此同时,大股东正从“掏空”转而为“注入”,从向上市公司“伸手”,转而为上市公司“援手”,股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正在逐步形成,股市长期向好的基础业已奠定。 随便举一个例子,就拿近期向海尔集团定向增发、购买其空调资产的个案来说,5年前,青岛海尔也曾向大股东购买过空调资产,那时是小股民出钱大股东套现,以20亿元巨资收购海尔空调5.5亿元的帐面资产,大股东净赚14.5亿元,上市公司却需每年摊销1.45亿元(10年摊销),收购后5年,上市公司业绩一年不如一年。5年后的今天,海尔集团以旗下四块空调资产(空调电子、合肥海尔、武汉海尔及贵州海尔)共7.1亿元注资,2007年将带来不少于9000万元的净利润;资产评估实打实不说,大股东出的价钱比二级市场股价还高10%。不仅如此,海尔集团还承诺从今年10月1日起,上市公司可免缴商标使用费,无偿使用“海尔”商标,而2005年商标使用费为7020万元。在此以前,一些上市公司以数亿巨资从大股东那儿买下商标的不要太多哦。 客观地说,青岛海尔在诚信方面还是一家颇不错的公司,记得有一年还曾获得过央视最受尊敬的上市公司奖,这样的好公司尚且要变着法子为大股东作贡献,同是大股东,而今今为什么变“掏空”为“注入”,连一年7000多万的商标费都不要了呢?理由很简单,少拿上市公司7000万商标费,后者增加7000万利润,若按10倍市盈率计算,市值就可增加7亿元,海尔集团按其增发后44%的持股比例,就可增加市值3.08亿元,拿出去7000万,拿进3个亿,这样的账谁都会算,而实际上股市上的市盈率远不止10倍。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对小股民来说,上市公司利润增加了,充其量赚几个涨停板,对大股东来说,给市场一点甜头说不定就能换来金山银山! 放眼四顾,类似的“好消息”越来越多。广州控股旗下一家高速公路公司20%股权,帐面值1.46亿元,挂牌出售卖到6.62亿元;安源股份1亿多元难以收回的应收帐款,七转八转由别人帮着承担了;刚改名不久的水井坊,一条外资可能并购的消息,尽管尚未达成任何协议,10月17日那天竟一日两公告,好消息唯恐天下人不知;至于收购大股东优质资产、稀有资源,直至“蛇吞象”式的并购更是屡见不鲜。优质资源早就在那儿了,为什么以前极少注入,而今突然一下子遍地开花,从地下冒出来了?正所谓无利不起早,天下熙熙皆为利也,拿出去1个亿的资产,换来10个亿甚至几十亿的市值,而且都是当当响的可以流通的真金白银,这样的好买卖上哪儿找去? 笔者始终认为,中国上市公司业绩低下是人为造成的,哪有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中国股市却一市独熊的道理?祸起萧墙,坏就坏在股权分割上。都说执法不严,对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必得乱世用重典,其实,马克思早就说过,有300%的利润就敢冒杀头的风险,而掏空上市公司常常是一本万利甚至无本生意。现在不一样了,你掏空上市公司1个亿,市值损失就将以10亿、几十亿计,只有傻瓜才会做这样的傻事!在全流通条件下,凡大股东有优质资源的,迟早都会注入,因为唯有注入到上市公司才能换得十几倍数十倍的效益;凡大股东没有资源的,社会上的方方面面资源也会千方百计地迎上来,资本的逐利本性使然也。 当然并不是“注入”就一好百好。注入的可以是“肉”,也可以是“水”,如果说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以前是防“掏空”的话,以后主要将是防“注水”,即虚构利润拉升股价。而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走过去 前面是个天 | 专栏 | 第285期
2006-10-13

股市在基本消化了工行IPO的消息后,正曲曲折折地向1800点前行,前进之路虽然并不平坦,但只要扛过“10.19”(工行申购日),前面就将是一片新天地。

认清本轮B股行情的实质 | 封面文章 | 第283期
2006-09-22

本轮B股行情从周一井喷,到周二冲高回落,再到周三、周四盘中有升,给人一种希望之中似乎上下两难之感。B股到底会怎么走,其“翻身道情”仅仅是政策行情,政策不启动便昙花一现,还是有可能持续走强,哪一些B股才能持续走强?成了市场关心的大问题。

拿什么纪念入世五周年 | 专栏 | 第281期
2006-09-08

在中国加入WTO即将迎来5周年之际,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透露的两个数字令人大吃一惊??9月6日,易小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5周年:回顾与展望”的国际研讨会上说,中国入世近5年来,外国投资者从中国总共汇出利润579.4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进口了约2.4万亿美元的商品。

尴尬的第二轮增持 | 专栏 | 第279期
2006-08-25

如果把为股改保驾护航的增持称作第一轮增持的话,本周以中国国航和G申能为发端,又开始了第二轮增持。

海外资金为何抽身而逃 | 专栏 | 第276期
2006-08-04

日前,关于一家专门投资中国A股的海外基金“从天上掉到地下”的报道,颇令人瞩目。

A股市场市道将变 | 专栏 | 第274期
2006-07-21

今年以来势如破竹的A股市场很可能出现重大调整。

中行上市的另一重意义 | 专栏 | 第269期
2006-06-23

6月1日登陆港交所的中国银行,在6月23日马不停蹄地发行A股后,最迟将于7月5日在上海上市,在市场普遍对中行抱以极大热情,欢迎又一只大盘蓝筹股回归之际,笔者感到,中行上市还有另一重意义。

一边“唱空” 一边“做多” | 专栏 | 第268期
2006-06-16

才半个来月时间,国际资本市场风云突起,坏消息迎面而来:美股创今年单周最大跌幅,日股创2年单日最大跌幅,港股创近5个月新低,涵盖主要发达国家股市的摩根士丹利世界指数累计下跌近12%,相关股票市值损失1.9万亿美元,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指数则大跌24%,投资者遭受的损失至少达2万亿美元之巨。

侵犯财产不可不究 | 专栏 | 第266期
2006-06-02

对动辄几亿、十几亿的大股东占资,仅仅有“公开批评曝光”远远不够,还得依法治罪。

股市还会涨 | 专栏 | 第264期
2006-05-19

如果说五一后第一周是股民“幸福周”的话,第二周则是股民“烦躁周”,截至笔者撰稿日(周四),指数上窜下跳从最高1668点到最低1582点,已有近100点的振幅。面对绝对涨幅已超过60%的中国A股,股民朋友抛也不是,买也不是,这股市还会继续涨吗?

非公开发行热起来 | 专栏 | 第261期
2006-04-21

“非公开发行”——一个看似陌生的名字,正在证券市场预热。作为“新老划断”后再融资开闸的第一步,非公开发行不仅为上市公司打开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而且出乎意料地倍受二级市场的追捧。

营造购并型牛市 | 专栏 | 第260期
2006-04-14

笔者之所以要提出“购并型牛市”这个概念,乃是因为,就当前的现状看,大牛市尚未到来。

从中信年报看股市走向 | 专栏 | 第258期
2006-03-31

中信证券是沪深股市唯一一家直接发股上市、并且有相当规模的券商类上市公司,在当前,围绕着1300点争论不休之际,从证券公司年报分析股市走向,不失为一种较为客观的分析方法。因为中信年报不仅反映其本身业绩,而且蕴含着客户保证金、委托资产管理等与股市资金直接有关的信息,而目前的1300点之争,说到底是资金之争。

股市要不要订个“十一五”规划 | 专栏 | 第256期
2006-03-17

面对“十一五”,股市这个领域不能老是拖国民经济的后腿,这个领域的主政者不能老是坐在“火山口上”,相反应该奋起直追、后来居上。

第八个“一号文件”新在哪 | 专栏 | 第253期
2006-02-24

中国城市经济这一、二十年的起飞,最重要手段就是金融、房地产;如果新农村建设也能循着这条思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对股市的长期利好怎么估计也不为过。

存量发行与国有股减持 | 专栏 | 第251期
2006-02-10

报载,一份名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管理办法(草案)》正在投行人士中征求意见,其中最有新意的是“存量发行”。对此,有关媒体是这样报道的:“中国股市十多年来一直以增量发行的方式进行..

狗年三愿 | 专栏 | 第250期
2006-01-26

狗年到了,已经听得见“汪汪汪”的狗叫声了,“汪”者“旺”也,自然是旺年交旺云,加之熊了5年的股市终将离去,连人称“多头老李”的老朋友李双成,都兴致勃勃地在上海虹桥宾馆搞起了数百人的团拜活动,这回“多头”真是要回来了。

净资本管理引发持股大变革 | 专栏 | 第248期
2006-01-13

净资本管理可谓卡住了券商的命脉,客观上将引导持仓结构和选股原则的大调整。

老外投资A股 三提法回味无穷 | 专栏 | 第247期
2006-01-06

外资投资A股只准买进、很难卖出,并且只能大宗交易、长期持有,其宗旨自然是为了引进长线资金,在新老划断、新股开闸之际平衡市场供需,对市场的利好作用不言而喻。

国企三个月完成股改意味什么 | 专栏 | 第244期
2005-12-16

也许,只有到新老划断、大盘新股亮相之时,市场才会树立起真正的估值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明年2月底以前决不可能有大行情。

权证火爆和慎用激素 | 专栏 | 第242期
2005-12-02

从短期看,权证似乎获得了多赢:大股东满意、券商满意、流通股东因权证高开也很满意,但高度投机的权证最后总要有人埋单的。小心滥用权证使本来已经病得不轻的市场雪上加霜。

贺宛男专栏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专家
其他名家专栏